第120章 还将军清白(第2/3页)

说她自持身份,轻视功臣。

甚至还有谣言说,她是在大军抵达京郊许久,才姗姗来迟。

晾了一众功臣许久。

边疆大军确实晚了近小半个时辰才抵达京城,可参与迎接事项的官员们都清楚,来迟的人是他严广海,而不是施元夕。

然而如今人人都说严将军是大英雄。

他有不悦,必然只会是旁人的错。

严广海一直拖到第二日早间,才入宫面见皇帝。

这一入宫,又得了大批赏赐。

如此丰厚的赏赐,颇带有些安抚意味。

只是这么一来,就更加落实施元夕怠慢一事。

百姓那边如何议论尚不得知,朝中,尤其是御史台,对此事已很是不满。

边疆大军回京第三日,施元夕就吃到了她为官后的第二份弹劾。

大战得胜,边疆军成为朝堂新贵,参施元夕的官员心头没了忐忑,上来就说施元夕轻狂怠慢。

有趣的是,和第一次据理相争不同,这次朝上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官员为施元夕说话,还都是施元夕一方的人。

殿上的周瑛态度也有些莫名,听完弹劾后,甚至都没有听施元夕的辩解,开口便直接罚了施元夕三个月的俸禄。

这处置落在很多人眼中,只能算是不痛不痒。

可那怠慢二字本就荒谬绝伦,周瑛此举虽是小惩大诫,可若论起根本,就是其为着安抚边疆军,不惜折损自己人的颜面。

落在有心人眼中,便成了边疆军势不可挡,连施元夕都只能避其锋芒了。

早朝结束后,谢家官员疾步走到谢郁维身边,沉声道:“……殿上这么行事,恐有蹊跷,大人,眼下当如何是好才是?”

谢郁维面色冷沉:“严广海回京后,身边一直带着两三千亲兵。”

大战结束,将士们凯旋,本该要休息调整一段时间才是。

严广海身边的亲卫却没能得到这等待遇,反倒一直跟随其左右。

只不清楚,他这是未雨绸缪,还是给自己留下的退路。

谢家官员沉声道:“京里的那些风言风语……”

他面色顿了下:“都是江太妃让人放出去的。”

谢郁维闻言,只冷笑了声,他眼中的不耐再没有半分掩饰,沉声道:“派人,将太妃手底下那几个不听话的东西拿住。”

“务必在今夜宫中宴席结束前,把人押送过来。”

说话的官员心头一抖,当即应声道:“是。”

谢郁维抬眸扫了下身后的宫殿。

今夜宫中设宴款待群臣,皇帝要犒赏三军,京中和朝上都在传,严广海此番怕是要越过京里那些老牌勋贵,一跃成为朝中第一武将了。

从他第一日回京,这些事情就不断地发酵。

不出所料的话,今夜将会被直接推至顶峰。

谢郁维派出去的探子,至今都还未传来消息,暂不清楚施元夕心中到底是什么打算。

但有件事情却是一直摆在明面上的。

和施元夕在朝上对严广海处处退让不同,顾安仲至今还没能从刑部释放。

今日朝上谢家一派的官员费了很大的劲,借着大军凯旋的喜事,逼迫刑部放人。

徐京何一直都没有松口,却在严广海出口相帮后不久,应下了此事。

落在群臣眼里,便是顾安仲这次摆脱祸事,都是沾了他严广海的光。

严广海在朝上风光无两,谢郁维心头却越发察觉危险靠近。

周瑛一脉答应释放顾安仲,代表着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已经做成了。

兵部这个位置特殊,他思虑后,觉得此事只怕和镇北军有关。

可裴济西父子落马后,镇北军清理了大批人手,魏昌宏倒台后,又肃清了一次。

如今还能留在镇北军内的眼线,都是些无足轻重的人物,没办法打探到重要消息。

他这几日里加派了两波人手,监测镇北军各方的动静,却都没能获取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这般情况下,今夜这个宴席,只怕会更加危险。

其他人或许没有谢郁维考虑得这么周全,但也隐隐察觉到朝上的态度不对。

严广海身边的副将有心劝他谨慎一些,却被他不咸不淡地堵了回来。

“回京的边疆军多达两万多人。”严广海讥笑:“整个大梁都知道我是击退北越的功臣,就算是殿上的人,如今亦是不敢轻举妄动。”

他没说的是,他敢这么猖狂行事,也是从江太妃那边得了准话。

江太妃手底下的人,还有谢家的官员,都会站在他的这边。

谢家在京中经营多年,底蕴颇深。

他有兵权和朝臣的支持在手中,自然不需要惧怕些什么。

那副将见他胸有成竹,便只能止住话头。

晚间,宫中设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