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不曾停歇

原本说好的设宴相邀,最后变成了游园,游的还是对面的徐宅。

月色如钩,施元夕抬眸,看着远处的一汪池水,虽同处一条巷子,这处宅院却与晏安侯府的花团锦簇截然不同。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内里是精巧的苏式建筑,秀美又不失气派。

光从这宅院的构造,便能探查到那徐民安究竟是何等钟灵毓秀的人物。

他们一路缓行,至竹林深处有一处石屋,徐京何缓步往石屋方向走去,施元夕与他一并进入屋内。

寒冬腊月里,宅院的池水都已经结上了厚厚的冰块,石屋内却温暖非常。

这石屋外边看着简单,内里别有洞天,底下设有地龙,装潢却大量采用了竹枝,与天然形成的奇石相映,雅致又独特。

雅室内挂着的画作,皆出自于徐民安之手。

施元夕只看了一眼,就明白徐京何此前为什么没住在这边了。

这处宅院落成后不久,徐民安便已身亡,留在这里的,只有从前的一些旧物。住在这边,便不可避免地会想起徐民安之事。

她抬眼看向面前的人,问:“怎么突然搬过来了?”

徐京何微顿,抬手给她倒了杯清茶,茶香悠远绵长,他轻声道:“这处宅院建成后,兄长待得最多的,就是这间石室。”

“从前不来,是想要将此处保留完整,待日后家中之人来京,也好有个念想。”

至于如今,自然是因为她在这里。

石屋内留着人照料着院里的瓜果蔬菜,徐民安一个才学出众的读书人,会在自己居住的后院内种那么多的瓜果蔬菜,便是为着民生着想。

他在此处铺设地龙,也是为了让那些脆弱的蔬果扛过深冬。

“……大公子聪敏,通过这等法子,确实留住了不少一入冬便凋零了的瓜果。”住在石屋的徐家管事,给他们送来了一碟子瓜果。

施元夕从里边挑了颗胡瓜,也就是后世里的黄瓜,尝了一口。

滋味虽比不上应季种植的,但在京城这样的凛冬下格外难得。

她眼眸微闪,看向远处的农田。

大棚蔬菜,居然在这个时候便已经出现了,徐民安这个人,远比他人口中诉说的还要有能耐。

这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大梁,一旦能够将此普及,将会给大梁百姓带来数不尽的好处。

……她思及此,抬眸看向徐京何。

前些时日,她将手里的事情忙完以后,曾传信给了徐氏的人,想让何昱华帮着找几个水性好,又熟知耕地作物之人。

她打算回京与周瑛商议后,派人前往海外,去寻番茄,土豆,红薯等易耕种,产量高的作物。

事情还没有禀报上去,徐京何便先给她看了徐民安留下的研究成果。

施元夕在现代时,主要研究方向还是武器,对这些东西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纸面上,触及不深。

徐家这里,却已经有了完整可行的方式。

徐京何抬眸,看着面前青翠欲滴的瓜果,道:“兄长留下的人手,均已熟练掌握了冬日种植瓜果之法,他们可以前往各处,为百姓普及此法。”

他转头对上施元夕的眼眸,目光透彻清明:“这也是兄长的夙愿。”

反季节耕种一事,其实在徐民安死前,都仍未得出成果。

徐京何抵达京城后,不光将此事保留,且还从各处找来匠人继续尝试着种植,一直持续到去年冬日,方才取得成功。

为避免错漏,他们特地延后一年,于今年冬日里再行尝试,确保去年种植成功不是侥幸后,方才打算推行。

施元夕看向他,轻声道:“既是如此,此法便以徐民安徐大人之名推行至整个大梁。”

徐京何微怔,抬眸看向她。

就见她眼眸炙热明亮,瞳眸里仿若装着太阳。

“为国为民者,不可被辜负。”她道。

徐京何静静地看着她,一向寡淡冷漠之人,面上难得浮现出一抹格外温柔的笑,他看着她,轻声应道:“好。”

此事议定后,他们并没有在石室久留。

徐京何让人将饭菜摆在了正屋中,和那个石屋所处的竹林不同,这边的房屋及构造是按照徐京何的惯例布置的。

施元夕落座后,目光落在旁边的一个素雅漂亮浑身仿若散发着光晕的白玉花瓶上。

她忍不住啧了声,也不怪从前的谢郁维也好,魏昌宏也罢,都想要拉拢徐氏之人。

徐家兄弟两个,徐民安就不说了,先帝那个私库,便是他的功劳。

江南徐氏的产业,到徐京何手里后,发展扩充得更加夸张。

这些遍布大梁的产业,便成为了徐氏的消息来源。

和谢、魏两家粗暴敛财的方式不同,徐家确实是生财有道,观那何昱华手里的商船便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