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裕贵太妃让弘昼传给太……

裕贵太妃让弘昼传给太后的话很简单。

她让弘昼代问太后:“还记得当年雍亲王府邸许过的承诺吗?”

弘昼摸摸头,“额娘,什么承诺?”

裕贵太妃道:“不必多问,转告给太后知道就行了。”

弘昼也挺愁的,他都不知道他额娘心里积累了这么多怨气,他自己是无所谓的。能者多劳,皇帝四哥从小就比他勤奋,比他好学,比他更会琢磨别人的心思,合该四哥当皇帝,为大清操一辈子心。

躺在四哥这棵大树底下舒舒服服地乘凉,弘昼觉得没什么不好。人生不过百年,一眨眼就过完了,当皇帝的,不当皇帝的,最后都是黄土一抔。

重点是他四哥对他还真不错,弘昼干着轻松的活儿,拿着丰厚的赏赐与俸禄,小日子过得逍遥。

想想皇帝操心准噶尔,操心大小金川,操心藏地……有操不完的心。

关键他操这么多心,伪奏稿案里大臣欺瞒他,底层老百姓把他骂成昏君,这个皇帝当得真累。

弘昼自问是吃不了这些苦,也不愿大清的命运背负在自己的肩膀上。

早前因和婉抚蒙的事情,他心里有些怨恨皇帝,但后来也想通了,他跟着皇帝四哥享福,总不能一点都不付出,更何况,皇帝后来也仿照和敬的例子,给和婉同样在京城修建了公主府,和婉虽然远嫁,但许她每隔一两年就能回京住几个月,弘昼很知足。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的额娘不知足。

他劝裕贵太妃:“额娘以前是最通透的一个人,为什么现在想不开?皇上与太后对我们母子已经很好了。我可以帮您去传话,但您要给太后认个错,太后一定会原谅您的。”

裕贵太妃看了这儿子一眼,“你帮我传话就行了,别的不用多说。”

她与太后严格来说,只是私怨,她也没有惹怒过皇帝,不至于会牵连到弘昼。

康熙爷有裕亲王福全;先帝有怡亲王胤祥;皇帝还需要一个弘昼与他在天下人面前表演兄友弟恭呢。

弘昼去了松鹤斋求见太后。

太后没有将他拒之门外,她看着弘昼长大,弘历六岁时被圣祖带进宫中抚养,她太思念儿子时,弘昼的陪伴给了她慰藉。

弘昼性子开朗,嘴又甜,称呼太后从来都是“额娘”,或者是“皇额娘”。

他是太后心里的第二个儿子,就算是太后对裕贵太妃失望至极,却不忍心迁怒弘昼。

弘昼进屋后,利落地跪在太后膝下,给她嗑了一个头,然后道:“皇额娘,儿子真不知道我额娘会有那样的心思,她脑子糊涂了,您千万别与她一般见识。”

太后让他起来,“这是我与你额娘之间的事,不关你小孩子的事!”

在前段时间,她最艰难的时候,弘昼作为外臣也递了折子要来给太后请安,只是太后没有见他。太后无意让弘昼夹在两个额娘之间为难。

已经四十岁的“小孩子”弘昼:“……额娘托我带一句话给您。”

太后听了之后久久不语。

在很长好多年里,她与耿氏的地位都是一样的,自从弘历得了圣祖的亲眼后,地位逐渐开始有了差距。耿氏确实有在主动逢迎她,太后自问从没在耿氏面前拿过架子,可能在耿氏眼里又不同吧。

先帝登基前夕,那时候嫔妃们还在王府,弘历已经是先帝最看重的皇子,谁都能看出他的前途大好,念及多年的潜邸姐妹情,再加上耿氏的请求,太后承诺以后会照拂她们母子。

太后记得这份承诺,但她也只会兑现这一次了。

她道:“让你的额娘明日来见我吧。”

次日,裕贵太妃顺利地见到了太后。

高处不胜寒,身处的位置越高,利益权衡就越大,相应的能得到的真心就越少,太后早该明白这个道理。

她平静地对裕贵太妃说:“你不用再对我说些怨怼之词,说这些没用,我从不觉得自己亏待过你,我问心无愧。喝完这杯茶你就离开,我这里不再欢迎你。”

太后就奇怪了,她是不是脾气太好了,怎么一个个都冲着她来,真有本事去找皇帝啊。

她现在都已经不生裕贵太妃的气了。

生气就说明还在乎这个人,她不生气,生气伤肝,太后绝不伤害她自己。

裕贵太妃在太后这里半句话没说上,其实她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是卑微地请求太后的原谅,亦或是控诉她这些年受过的委屈。

好了,现在都不必说了。

裕贵太妃默默地喝完茶,然后就离开了。

彩霞与彩茵两人像以前一样送她出去,回来时,彩霞小声说:“以后裕贵太妃应该不会再来了吧?”

“她也没颜面再来,”彩茵狠狠道,“她现在觉得自己受了千般委屈,等她日后只待住狭窄拥挤的寿康宫,吃那些太妃们的份例菜时,就知道咱们老佛爷待她有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