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容嫔冷笑道:“我是回……(第2/3页)
老人家年纪大了,记忆力变差,有些话车轱辘似的说,这要是以前的皇帝肯定会听着不耐烦,但现在的弘历非常认真地听太后说话,一一答应着她,脸上看不出一点不耐烦的样子。
皇帝是一种政治生物,且当皇帝的时间越长就越没人性的那种,弘历当皇帝也不可避免,但太后的存在却让他多了一丝人性。
从前他对太后还有芥蒂、不耐,到如今只剩下儿子对母亲的孺慕。
……
容嫔被赐自尽,对外宣称暴病而亡,丧仪办得简单而迅速。至于她的骨灰则送回叶尔羌安葬。
这件事无可避免成为了清宫又一大秘密,民间估计又是一大堆传言。
但哪朝皇宫没有秘密?现今乾隆皇帝的身世在民间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时间长了,也
就渐渐被人淡忘了。
再说前朝,容嫔家族被证实与乌什叛变无关,既然容嫔已死,皇帝并没有牵连到她的家族,目前最重要的是平叛。
乌什虽小,但叛军防守坚固,几个月来清军竟然不能攻克,无奈之下只能转攻为围,断绝乌什与北地的联系,最后叛军弹尽粮绝,主动开城投降,叛首额色木图拉等人被处死。
也就是说,这场战从二月打到八月,足足花了半年的时间,清军才算取得胜利。
但这个胜利来得很窝囊,费时费力,皇帝论功行赏,论错处罚,阿桂与明瑞因“剿办不利”,交由刑部严议论罪。当然这两位都是皇帝的爱将,他并不是真心想处罚他们,最后只是眼里申饬了明瑞一番;再就是免去阿桂户部尚书的职位,留他在伊犁与明瑞一起共事。
明瑞与阿桂又有不同,他是富察皇后的侄子,也是皇帝从小看着长大的,皇帝拿明瑞当子侄看待,对他寄予了厚望,但这一次明瑞显然是让他失望了。
大晚上的,皇帝还在奋笔疾书给明瑞写谕旨,陆薇在书房陪着他,就听见皇帝幽幽长叹一声,于是问道:“怎么了?”
弘历道:“朕对明瑞,骂得狠,那只是因为朕恨铁不成钢,并非……唉!”
陆薇觉得年轻人,还是要以鼓励为主,一味地骂也不行啊。
“您现在不会又在写信骂他吧?”
弘历搁下笔,“他年纪不小了,他的叔父傅恒在他这个年纪比他稳妥多了,他遇事不分轻重,缺乏果断,只希望他这次能吸取教训吧。再说了,朕是那么爱骂人的皇帝吗?”
陆薇赶紧说:“您那是爱之深,责之切。”
这话皇帝听在心里很满意,点点头,“朕就是这个意思。唉,明瑞还是太年轻了!”
这人说话前后矛盾,感叹完后,就重新拿起笔给明瑞写信。
以前陆薇也听他说过一些关于明瑞的事情。
总体来说,明瑞在一众贵胄子弟中还是很不错的,但皇帝说的也没错,他太年轻了,年纪轻轻登上高位,在很多事情上没有处理经验,再加上性格还不够成熟,有时候做出来的事情难免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哪怕他的出发点其实是好的。
但总要给年轻人成长进步的空间,相比经过乌什之役后,明瑞他日一定能有所成长。
好不容易皇帝写完了谕旨,陆薇处于好奇,问他道:“我能看看吗?”
她纯粹是好奇,皇帝养儿子不太行,动则就骂,顶不住他骂的大阿哥、三阿哥早早就挂了,陆薇不太相信他“爱之深,责之切”的意思能够传递给看谕旨的人。
这封谕旨并不是机密大事,皇帝随手递给了陆薇,“看吧。”
果然,陆薇看完后,通篇都是责备,连“卑鄙”“不堪”这种词都有,这明瑞一定要心大,不然估计都没脸活了。
弘历见她不说话,问:“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陆薇想了想,委婉道:“皇上,我认为您多少应该给年轻人一点鼓励。”
弘历:“按朕原本的意思,今年就该调他回京任职,但朕却留他继续在乌什,就是想让他将功补过,朕给他机会,这难道不是鼓励吗?”
这个古板的封建大家长,跟他说不通的,他不懂教育!
陆薇“哦”了一声,不再作声了。
不过最后皇帝大概还是听了她的建议,又在谕旨添了语气稍微缓和的几句话,然后交由孙太监,速速发往伊犁。
……
乌什之战告一段落,进了八月份,按照往年的惯例,皇帝该去木兰行围了。
皇帝养伤足有三个月,身体已经完全康复,又可以进行他最喜欢的骑射运动。
这一次依旧是浩浩荡荡大部前往承德。太后与嫔妃等人入住避暑山庄,皇帝整日带领王公大臣,以及蒙古贵族们行围。
避暑山庄素有塞外小江南的美称,秋高气爽,风光与关内迥异,陆薇还算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