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封面的拍摄(第2/3页)

男女之间没有纯友谊这句话说对也不全对,说错也不全错,主要还是看对象。

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来说毫无性吸引力,那也可能真的只是纯友谊,但这件事绝不会发生在莱蒂身上,除了gay之外。

托尼是个理性的人,他很欣赏莱蒂西亚·洛佩斯这个人,他刚认识她的时候,后者连一个模特都算不上,如今就连他偶尔也会从杂志上看见这个黑发姑娘,要是再给她多一些时间,她会成长到什么地步呢?

再者,莱蒂是少数不戴任何有色眼镜来看待他的人——说句很抖M的说话,托尼有时候觉得被她挖苦还挺爽的……当然更爽的是挖苦她!

这样的一个朋友,睡了多可惜?

哈皮看着托尼那一脸“我真伟大”的表情,没忍住眼皮一跳,莫不成,老板这是喜欢上人家却连自己都没察觉到吧……?

要是被捷足先登了,你哭都没地方哭去!

……

完成在这边的工作后,莱蒂亦不多作逗留,直接前往巴黎的《VOGUE》摄影棚。

工作人员对她的态度都很客气,跟她初入行时有很大的分别,每个人见到她都主动的点头或者打一声招呼。

莱蒂多数都会回应,除非真的累得不想说话了,因为谁知道他们会在背后说你什么?留个好印象准没错,她不想被传出什么耍大牌的谣言。

莱蒂先被带去化妆做发型,差不多弄好后摄影师才出现。

在见到她的摄影师时,莱蒂就知道今天的摄影会是什么风格。

彼得·林德贝格——这位德国摄影师是时尚界里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VOGUE》会请到他来莱蒂一点都不意外,像他这样的摄影师经常跟知名杂志及品牌合作。

他擅长的是黑白人像,由这位摄影大师拍出来的照片直白简洁,从他的摄影作品里可看出每个人未经渲染的灵魂,这也是为什么时尚界会如此推崇他的原因。

彼得说:“现实世界是彩色而平凡的,黑白摄影给人的感觉是很真实的,是从平凡中捕捉到不平凡的世界。”

人们透过他的镜头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他的照片总是很有味道,呈现出模特最真实的一面。

毫无疑问的,莱蒂要拍的是黑白照。

简单的跟这位著名摄影师交流后,莱蒂开始了今天的拍摄。

四大版的《VOGUE》里,每一版的风格都不一样。美国版清新写实,英国版有种贵族的味道,法国版简单优雅,意大利版透着一股艺术气息。

英、美、意、法能够被推崇为最有影响力的四个版本,可见于他们的经济发展状况,文明开放的程度,流行文化的普及度,以及本土时尚品牌的影响力等等。四大时装周——同样是由这四个国家举办的时装周组成的原因同理。

除了以上之外,四大和其他版本的差别在哪里?举些具體的例子,法国版能够轻易就请到彼得·林德贝格这种级数的摄影师,大牌也会很乐意借他们的当季新款衣服给法国版拍摄。

可是澳洲版呢?它的主编甚至连某些大牌的时装秀都去不了。

《VOGUE》被捧为“时尚圣经”不无道理,

但是很多人都以为《VOGUE》就是潮流的指标,主编们是引领潮流的人,其实这是个错觉。

主导着时尚界的不是安娜·温图尔,也不是卡琳·洛菲德或者其他主编,读者在《VOGUE》上面看见的“XX专访”和“新品推介”并不是由主编决定的,真正作决定的人是广告商。主编的作用是决定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而已。

在网络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纸质媒体仍是主流,时尚杂志是人们接触时尚资讯的最佳途径,因此所有品牌都想要跟《VOGUE》打好关系。

法国版《VOGUE》把优雅进行到底,今天的拍摄于摄影棚里进行,场地只有一面纯色的布景板,没有任何道具,她要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尽量运用自己的身体。

彼得一边按快门一边摇头,“Too beautiful……It’s too beautiful!”

“Too beautiful”在彼得的口中可不是什么褒义词,莱蒂的脸是很美,却美得太单调了。

She’s beautiful! Beautiful but boring!

拍第一张的时候,彼得还没感觉到什么出来,这位黑发姑娘里镜头里看起来很美,五官完美无瑕,他敢打赌如果莱蒂去试镜一部电影,就算她毫无演戏经验,光凭这张脸就足以让她捞到一个不错的角色。

可是到第二、三张时,他就发现到一个问题——漂亮是漂亮,但是感觉所有照片拍出来都是一个样的。

为什么设计师及摄影师们都那么喜爱凯特·摩丝?因为可完美驾驭多种风格,在镜头前的表现力极强,很容易就可以表达出设计师和摄影师心里的风格。

简单而言,凯特·摩丝是一张白纸,等待他们来绘画上色,制成一件最满意的作品,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对于一名艺术家而言当然更喜欢任意让他们留下自己的痕迹的白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