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办喜事守孝读书(第4/4页)

外人也不想管闲事,叶氏也不想管。

韩敬义和董氏却是真的伤心,靠着老母亲,他们一年能从老三家里赚不少东西呢。虽然这些东西与叶氏来说已经不算个什么了,对于董氏来说,却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几年两房人之间达成了默契,叶氏只管出点钱,崔氏的事情她一概不管。

拿钱买个清静,倒是不错。反正赡养崔氏三房也有责任,既然跑不掉,能找到几家人都喜欢的方式,皆大欢喜。

崔氏在家停了七天,被送上了山头,与早就死了的丈夫葬在一起。

办过了崔氏的丧事,叶氏带着儿女们回到了镇上。

到了镇上之后,叶氏家里房屋不多,儿孙一大群,梅香就把兰香带到了自己家里。

等到了夜里,黄茂林与梅香商议,“阿奶去世,你两个弟弟怕是要守孝。”

梅香点头,“这是肯定的,礼法如此。”

黄茂林沉默了一会,“明朗怕是要辞官了。”

梅香抬头看向他,“明朗辞官,咱们家的粮店是不是就开不下去了?”

黄茂林想了想,“也不至于,只是办事情不会像以前那样方便。明朗不在县衙里,还有张大人在呢。”

转天,梅香带着黄茂林和兰香一家子一起回了娘家。

明朗把黄茂林和常大郎叫到了书房,明盛也在一边。

众人坐下之后,黄茂林开门见山,“你是不是要辞官了?”

明朗点头,“虽是微末小官,但也不能不守规矩。”

黄茂林问他,“辞官之后,孝期满了,以后有什么安排?”

明朗想了想才回答他,“不瞒姐夫,我准备辞官之后,带着明盛一起在家里读书。等孝期满了,我们一起去闯一闯春闱。我在这县丞的职位上蹉跎了这么多年,也该动一动了。特别是明盛,他读书比我好,不能总做个教书先生。往常我也不敢轻易说辞官,这回也算是有了个契机。姐夫放心,就算我不做县丞了,你这几年也有了自己的人脉,粮店不用再做大。遇到急难之事,可以找张大人帮忙。”

黄茂林点头,“我知道了,你们安心读书,外头的事情交给我。”

后院里,梅香也问了叶氏。

叶氏形容有些憔悴,她年纪不小了,给崔氏办完丧事,叶氏休整了好几天,仍旧没有缓过劲来。

叶氏轻声安抚两个女儿,“你们不用担心我,我过几日就好了。你们兄弟的事情,也不是什么难事,无非就是在家读几年书,等孝期满了,再想办法也不迟。”

在镇上逗留了两天之后,一家人又回到了县里。

明朗回去了之后,立刻向县令大人请辞,然后回家安心守孝。

县丞职位也是有品级的,县令大人立刻报了上去。没过多久,上头有了批示,还打包送来了一个新县丞。

自此以后,明朗带着弟弟和儿子安心在家读书。兄弟二人都断了营生,家里忽然少了很多进益。好在这几年叶氏置办了不少田产,黄茂林的粮店里和韩明辉的油坊里都有分成,一家人的生计不是问题。

明盛因为要守孝,不能再去教书,他把学堂交给了韩敬博。

韩敬博去年也种了举人,如今正在想办法谋个差事。一时半会儿也没谋到,干脆先接过学堂。

学生们的家长原来还担忧明盛守孝,如今见又来了个举人,立刻放下了心,仍旧让家里孩子在韩家学堂读书。

慧哥儿是黄家子孙,倒不用因为崔氏去世而停下学业,他仍旧每日去学堂,只不过是换了个先生。

韩敬博和明盛的教书方式有些不同,明盛思维更活跃,韩敬博偏保守。

慧哥儿刚开始有些不适应,跟着韩敬博读了一些日子之后,私底下仍旧跑去找两位舅舅。

有两位舅舅从旁辅导,又有韩敬博用心教导,慧哥儿感觉自己进益更快。

梅香从平安镇回来之后,整日穿素服、吃素菜,还把黄茂林撵到西屋里住。

这样坚持了三个月,直到夏天,梅香才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出了门的孙女,能守三个月,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慧哥儿等人,该怎么样仍旧怎么样,吃喝穿着并没有什么变化。

虽是血亲,但姓氏不同,要求却天差地别。

崔氏死后百天,韩敬义按照规矩,把两个弟弟全家都叫了回去,给崔氏办了个百天。

无非就是烧纸、放炮,把坟墓再圆一圆,然后一家子聚在一起吃顿饭。

在给崔氏圆坟的时候,叶氏带着两个儿子把韩敬平的坟墓也整理了一下。上面的杂草都清理干净,墓碑前的杂物都清理走,坟上面的土再压紧实一些。若不压紧了,一下雨就会把土都冲走。

崔氏一死,二房三房和韩敬义的关系就会越来越淡。

但这种变化是谁也不能逆转的,韩敬义阻止不了这种变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弟弟和侄儿们离他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