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5/6页)
但只有干过才知道,家务活看起来似乎挺简单的,但却并没有那么轻松,非常磨人耗时。而且这些没怎么干过家务活儿的男人还闹了不少笑话,打碎碗是最常见的,更有甚者,男人力气大,直接把好好的衣服搓了个洞的,还有的洗一件衣服结果浪费一块肥皂的,惹得自己媳妇儿河东狮吼。
第二天,这些男人们看岑卫东和徐政委的眼神都有些幽怨。都是领导带的头,搞得他们灰头土脸的。
总算不是自己一个人受牵连了,而且自家媳妇还在外面给自己挽回了面子,将自己说得好,徐政委心情大好,拍了拍对方的肩:“连敌人的高地都能拿下,干点家务活而已,有多难的?这点信心都没有吗?”
他都这么说了,对方还能怎么样?当然只有继续干下去啊。
这么阴差阳错一搞,最近家属楼里的气氛都好了许多。而且因为这个事,军嫂们的关系明显拉近了许多,让服装厂里气氛都跟着好了起来。
不过这都是小插曲,更大的喜事在后面,时间进入到三月,服装厂的订单量翻了一翻,因为年前订货的那批供销社和百货大楼都加大了订货量。
因为部队服装厂的货质量一样,布料一样,款式却更多,而且价格还普遍比兰市服装厂那边低个一两块钱一件,自然更受欢迎。
卖得好了,各供销社和百货大楼自然更乐意从他们这边进货,毕竟从哪儿进货不是进?反正多卖点钱,虽然分不到他们手里,可业绩比往年好,年底他们写报告的时候也更好看啊。而且相邻的兄弟单位都从部队服装厂进货,他们不进,到时候业绩不如人,写年终总结都没面子。
领导们也是要面子的,而且也想做出一番成绩,自然是哪边有利可图就往哪边靠了。
这本来是个喜事,但服装厂的产量是个问题。因为厂子里就只有这么几十台机器和工人,根本忙不过来,随着订单的增加,就是加班加点也赶不过来。
提高产量这个事迫在眉睫。
于青青这人最激进,她的意思是增加设备,招聘新员工,提高产能,趁机扩大市场。
但这样一来也会提高厂子里的风险。厂子现在也就刚刚盈亏平衡,能勉强养得起厂子里的这几十号工人,保守的军嫂不大愿意冒风险,她们怕厂子出了事,好不容易的来的工作就没了。
双方都有自己的考量。陈福香自然是支持于青青,现在形式好,不抓近机会,回头这些供销社或是百货大楼在她们这里拿不到货,肯定又会去兰市服装厂了,青青好不容易才拉回来的客户又没了。
双方的考虑都有道理,最后徐嫂子作主,让双方将各自的意见写下来,分析优劣,交给上面来决定。
这算公平的决定了,大家都没意见,下班之余,卯足了干劲儿写报告。
陈福香也帮着于青青写报告。
其实大家之所以不同意,还是她们的底子太薄了,没钱。添新机器要钱,招聘新的员工都要钱,可不发展,永远都她们这几十个人也不现实。
陈福香上次就想出钱,没能出出去,这回又攒了小半年的钱,她跟岑卫东加起来快两百块钱一个月,算下来有小一千。她跟于青青商量:“钱的事,咱们可以搞集资,工人集资建厂,扩大生产,你看怎么样?”
于青青也明白,要想上面同意她的方案,资金问题必须得解决。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来,服装厂的发展势头挺好的,出钱应该不会亏,估计这回愿意出钱的人比上次应该更多。
这次于青青比上回有信心了,她在报告中写了陈福香的提议,职工集资建厂,工人的厂子工人自个儿建。
这个办法果然获得了不少人的同意。
上面做了调查,看大家乐不乐意出资,最后愿意出资的人竟占了百分之七十。
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采购、招聘新职工的主意也提上了日程。不过为了减轻服装厂的负担,这次招聘对外,都是招的临时工。
别看是临时工,也一大堆人乐意干,毕竟这年月,能有个工作就能免于下乡,当临时工也比下乡种地强。
服装厂这边干得如火如荼,陈福香也有了新的的主意,她问徐嫂子和于青青:“我们能不能将刺绣的元素加进衣服里?”
这个想法很新鲜,徐嫂子和于青青对视一眼,觉得也许可以试试:“福香,你怎么想到这个的?”
陈福香腼腆一笑说:“我看你们做衣服的弄得热火朝天,咱们刺绣这边却挺冷清的,感觉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就想着如果能将刺绣融入进衣服里,会不会也让刺绣搭上服装厂发展的这个机会,也让刺绣的嫂子们更有成就感。”
于青青赞许地说:“福香,你真聪明,这个办法我觉得行,咱们不可能一直靠比兰市服装厂的出厂价便宜来争取客户。百货大楼里最贵的货也不是兰市服装厂生产的,都是上海那边来的衣服,同样的料子,质量也差不多,就样式差一点,比咱们的衣服贵了一二十块,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