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方氏带着戏班子在各县下乡上演普法节目, 在整个怡阳府都引起了轰动。这年头儿百姓的娱乐项目本来就很少,一个故事都能传好几代,能看场戏都是了不得的娱乐活动。
现在方氏直接带着戏班子下乡, 给每个乡的百姓们上演普法生活剧。对于娱乐活动近乎于零的老百姓来说, 这便是难得的休闲时光。
虞衡写的那话本,那可是朝中大儒都点头称赞过的, 绝对的精品。每个人物都十分鲜活, 又因为要增加戏剧张力,适当放大了人物特点,再加上戏班演员精湛的表演,整场戏下来,那真是全程无尿点, 一波三折高潮迭起, 好人老实憨厚心地善良,言行举止也特别接地气, 老百姓们都能自己身边找到原型, 坏人就更不用说,那语气神态,一张嘴就立即让人血压飙升, 恨不得活剐了他。
这样精彩的故事, 在百姓们看来,可比那些咿咿呀呀的戏班子有趣多了。毕竟那戏文里唱的东西, 他们有些还听不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戏剧排得好,大家都能听得懂,自然也都爱听。
为了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看明白普法短剧,虞衡结合了近期张大柱一案, 虚构出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月儿。
月儿打小生得美,村里的人见了都说从来没见过这样标志的姑娘,长大后,月儿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儿,前来提亲的人简直要踏破月儿家的门槛。
但是月儿家穷,头上四个哥哥,家里为了给大哥娶媳妇儿,掏空了家底儿,剩下的三个哥哥都娶不上媳妇儿。
于是,三个哥哥就把主意打到了月儿身上,想尽办法撺掇着父母把月卖进大户人家做妾。
大哥和大嫂也觉得这样好,等卖了月儿,他们也能得一笔银子,可以给自己添一身衣裳。再说了,去大户人家不是就是让月儿去享福的吗?他们对她多好!
但月儿的家人都不知道,月儿早就和村里的一位书生情投意合,就等着书生考中秀才后,来月儿家提亲。
这时候,干配阴婚勾当的张大柱出现了。他花言巧语骗了月儿的父母,说县里有户殷实人家,儿子和月儿年纪相当,就是身子骨不太好,所以要找个知冷知热的体贴人,聘礼定然给的足足的,准能叫月儿家重新盖座敞亮的大房子!
月儿父母十分心动,四个哥哥更是见钱眼开,一门心思惦记着敞亮的大房子,撺掇着父母赶紧应下这门婚事,生怕这条大肥鱼被别人给抢走了。
这时,村里有位好心人见了张大柱,知道他以前干过的那些勾当,等张大柱离开后,这位好心人便上门来提醒月儿父母,告诉他们,张大柱干的是缺德的买卖,应了他的婚事,可是会要人命的!
奈何四个哥哥只想要大房子,大嫂还和婆婆为了聘礼的分配问题吵了好几天,任凭月儿怎么求,他们都不愿改口,一心想着殷实人家的丰厚聘礼,还把月儿给关了起来,不断给她灌输当富太太的好处。
月儿不甘心就这样被嫁给一个想要她陪葬的人家,暗中给书生传信,希望书生带她离开。奈何书生更看重科考,不愿为了月儿放弃自己的前程,只一边痛苦抹泪,一边同月儿了断先前的情意,还怨月儿平时不知收敛,容貌太过惹眼,这才招来这样的祸患。
月儿正殷切地期盼心上人赶过来救自己,却不料等到的只是对方的断情之语。这一瞬间,月儿心如死灰。
扮演月儿的姑娘也是个美人,不用打扮都能叫人看得挪不开眼。那双水灵的眼中泪珠一滚,底下便有百姓义愤填膺地破口大骂,骂书生狠心,也骂月儿的父母兄嫂没良心。
心如死灰的月儿任凭父母兄嫂的摆布,进了县里的殷实人家。
这时候,虞衡就给百姓们全方位展示了一下大户人家是怎么磋磨人的。都不用虞衡想,饱受王老夫人磋磨的方氏张嘴就说了一长串整治新媳妇的办法:早晚立规矩,婆母吃饭,儿媳妇在一旁看着,得有眼色,主动给婆母夹菜,夹的菜不合婆母胃口的,便是一顿骂,佛堂跪起来,跪个半天都不算长,边跪边捡佛豆。
至于百姓们想象中的锦衣玉食?有倒是有,就是那吃的吧,冷了的还好一点,馊了的也有,还有为了整治人,故意拿由头不给新媳妇吃饭的,在饭里掺沙子的甚至故意吐口水的……
种种磋磨人的办法,简直让看戏的百姓们大开眼界,纷纷讨论,“原来富户家的日子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嫁进去后就能吃香喝辣啊!”
短剧中,新进门的月儿被婆母百般刁难,丈夫又成天病殃殃,动不动就得叫大夫,稍有不顺心,便对月儿非打即骂,婆母见了,又加倍磋磨月儿,才短短三天,月儿就被他们磋磨得瘦了一圈儿,眼中都没了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