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3/3页)

他借着洋火轮带过来的一点浪,悄无声息地滑入江中。过了一会儿,拴在床板上的救生圈也自动脱缰,不辞而别,在扭动的浪花里漂出一道诡异的直线。

他早晚是要走的。即便如今没有全国联网,广州的通缉令送不到上海,但他身份可疑,不可能再跟官府照面。

林玉婵怅然若失,朝那道浪花挥挥手。

却忽然发现,腿边什么的东西硬硬的。

她伸手一触,整个人僵了一下,脱口就要喊:“回来……”

细长的火`枪,枪筒上拴着一小锡筒弹药,密封得严实。他没带走。

以他的稳妥性格,不像是遗落,倒像是有意留给她的。

……这算什么意思,身体力行地提醒她提防身边的洋人?

带着些许疑问,她默默将枪藏进衣襟下面。

赫德眉开眼笑,正在跟船上的水手搭话:“……没错没错,就是本人,粤海关副总税务司长。你们回去可以向领事先生领赏了——听着,先抬这个箱子,再把这位年轻小姐送上去,至于那个中国水手……咦?咦?……”

*

幸运的是,尽管挨了炮弹翻了船,赫德这一行人伤亡不大,仅有三五个重伤的,都及时安排了治疗。其余人各自在旅馆将息。

太平军的攻势昙花一现,很快被洋枪洋炮凶狠扑灭。上海有大片租界,租界里的洋人当然不愿战火烧到自己身上,于是悍然破坏中立,成立“洋泾浜保卫公所”,朝廷顺势“借师助剿”,官场上下一片感激赞扬之声。

而攻城的太平军,还以为洋人同为“上帝子民”,肯定支持己方,就算不开城欢迎,至少也会暗中相助。

天真冒进。失败是必然的。

苏敏官所述的那个认敌为友、凶终隙末的剧本,在不同的地方,一次又一次上演。

*

林玉婵倒是挺闲。赫德休息两天之后,就开始他的游说之旅,据随从说,基本上就是天天到江海关跟他上司吵架,以及拉上各个有关衙门帮他吵架。外滩边矗立的江海关大楼,比广州的粤海关还要高大气派,大厅里有柱子有穹顶,混音效果一流,自从赫德来访,每天那里头都跟英国议会似的,争吵声恨不得传到对面浦东去。

而且赫大人有个毛病,一着急,英文说不标准,时而飚出稀奇古怪的爱尔兰乡音来,一屋子同为英国人的绅士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建议:“您可以说中文。我们有通译。”

林玉婵作为临时工地位有限,没法跟出去看热闹。

不过到了礼拜日,例行结薪水的时候,林玉婵捧着那个纸封,觉得比往日沉些。

悄悄打开一看,叮叮当当,她倒抽一口气。

银元一小把,数一数,一元八角。

附工资条,上面有“鹭宾”私印,表明她现在是正式职员编制,比原先的岗位高了三级。

赫德赌一口气,不愿被中国人当成忘恩负义之徒,于是破格给她涨了工资。

同屋的女佣厨娘也都拿到工钱,兴高采烈地数完,立刻有人发现——

“苏林氏,你拿了不少钱啊!谁赏的?”

林玉婵赶紧把银元揣袖子里,说:“我……这不是赏钱,是有人托我还的债。”

她本能地觉得不该说实话。据她所知,海关雇佣的中国人,做的大多是听差、杂役、文案之类的低等职位。更别提屈指可数的几个女雇工,做饭搞卫生,谁拿过一周一块八的巨款。

要是别人知道她平白加薪,难保不会出现恶意的揣测。

她想,改日得找机会跟赫财神进谏,实行工资保密制。

女工们结了薪水,商议着要出去逛街。林玉婵正想观摩一下沪上风貌,兴冲冲穿上鞋,一道出门。

当然,出门前不忘锁上自己的衣柜,那里面藏着一把枪,谁也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