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3/4页)
-----------------
-----------------
上海县城十六铺码头内,绿树已开始成荫,天气渐暖,水鸟也活跃起来,贴着水面飞来飞去。
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卸货的码头工人忙得脚不点地。水上支着窄窄的竹制栈道,通向泊在深水里的钢铁轮船。无数赤膊工人肩挑手扛,蚂蚁搬家一般,将一担担货物抬上轮船。
林玉婵驻足一棵大树旁,她用头巾裹住半张脸,远远的观察。
这就是《北华捷报》上提起的,新兴的两广移民短工市场。
上海本地短工继续短缺,要价越来越高。以前她还能负担,但如今博雅洋行正在生存线上艰难求生,新订单几乎没有,旧订单还要继续完成,这笔短工支出就愈发显得刺眼。
码头上人不多。有十几个等生意的年轻广东后生,习惯性地穿太少,搓着手,跺着脚,还不太适应上海的气候。还有几个身材短粗的天足客家女,大声用方言谈论哪个东家给钱最慷慨,哪些中介专门坑人,还抱怨上海的官差巡捕多管闲事,赤脚上街居然被训斥,还得花钱做鞋穿。
码头一股水腥味。林玉婵贪婪地听了一会儿家乡话,弄清了这里的市场规则。
确实比上海本地工人要稍微便宜一些。但要提供食宿,而且被褥要格外厚的。
忽然,几句女声飘进她耳中:“……今日怕是又冇饭,好黑仔啦……快点走,或许还有工……”
林玉婵蓦地转头看过去。这声音好耳熟!
人群里挤来四五个青年妇女。她们手上拎着扁担,头顶梳着黑黑的油亮发髻,只是穿得单薄,脸上刻满风霜愁苦。
林玉婵难以置信,也不顾旁边人注目,冲上去就拉住其中一个。
“红姑?”
一年多未见,红姑样貌大体未变,只是眼角多了几道纹,举手投足间满是疲惫。
红姑则瞠目结舌,打量了好久,才认出她来。
“……妹仔?小林姑娘?你长高啦。”
红姑最后一次见林玉婵,是在去海幢寺的小船上。精瘦的妹仔满身可疑血迹,惊惶如小鹿,攥着敏官少爷的玉坠子,前言不搭后语地请她快些划船,躲开官兵的视线。
不料异乡突遇。红姑眼泪滚落,张手将她抱住,笑道:“是你啊!”
林玉婵看看红姑身边的姐妹,有两个她认识,也是当初跟红姑一起晒鱼的;有几个没见过,但发髻盘起的样式一致,应该都是顺德自梳女。
为什么在这里?
林玉婵磕磕绊绊说:“我、我给你写了信……”
“去年就收到。请人念了,知道你平安。”红姑似有担忧,飞快地看看身后,“本来我在广州过得挺好,但我老娘过世后,叔伯逼我嫁人,我一气之下就跟几个姐妹结伴出走,想来上海找你。但……”
林玉婵急道:“念信的人没读全吗?我让你们去江海关寻我的地址……”
不是在这短工市场里流浪啊!
看她们这模样,饥一顿饱一顿的,不是一天两天了。其中一人脸上有明显的巴掌印。
斜刺里突然冲过来一个大汉,穿着光鲜绸衫,胸口绷出两块肌肉,比这群姑娘们高一个头。
大汉面孔凶恶,上来就推搡红姑:“瞎聊什么聊,今日结了多少工钱?还不快去找活干!攒不够钱,明儿给你们换个地方!”
红姑身边的姑娘惊慌退后,唯唯而应。
“还有你……”
大汉随手要推林玉婵,被她灵活一躲,才发现这是生面孔,喝问道:“你是谁?”
没想到这最娇小的一个姑娘居然挺着胸,仰着头,理直气壮问:“你是谁?你干嘛推她?”
大汉这才注意到,林玉婵身上的衣衫厚实,气色也比红姑她们强太多,不知是哪乱入的娘们。
他朝林玉婵喷口水:“这不是你待的地方。快走!”
林玉婵心中起念,轻声问红姑:“你们不会是……被人控制了吧?”
上海滩黑恶势力扎堆,赶车的有车霸,修路的有路霸,就连每天收粪的也有粪霸,心照不宣地划好片区,有时候为了争一马桶的好粪,不惜粪叉飞舞,打得满弄堂臭气熏天。
而这个新兴的十六铺短工市场上,尚且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秩序,有几个“工霸”,太正常了。
大汉阴险一笑:“什么叫控制,这几个娘们欠了我东家五十两船钱,还清了就让她们走!你滚开!再不走我报官了!”
林玉婵看看红姑。红姑愁眉苦脸点点头,低声说:“慢慢还,总能还清的。怪我们不识字,又听不懂当地讲的话,签了黑约。不过还好只是卖力气,不是……”
林玉婵气得冷笑。
这跟当年楚老板一个德性啊喂!
不过顶多是个低配版的楚南云。也许是知道红姑她们剥削不出什么油水,讹钱也只讹五十两,不够给自己买棺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