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第3/4页)

林玉婵依旧笑而不语。

傅兰雅有些不好意思:“是这样的。在下受聘于翻译馆,译书的时候时常需要绘制插图,或是临摹一些模糊的原件。虽然我自己也习练素描,但绘画太占精力,我一直在寻找收费低廉又态度认真的画师,来帮我绘制大量插图……”

他想了想,飞速心算,说:“一幅插图十文钱,不知林小姐可不可以代我询问,如果孤儿院有天赋超群的孩子……”

林玉婵微微惊讶,看看傅兰雅案头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原版图书堆,意识到“绘制插图”确实是个大工程。

西方科学书籍本来自带许多示意图,有时因为绘图习惯差异,难以被中国读者理解,因此在译介的时候,负责任的译者都会重新绘图,把三维写实改成白描线条,把西洋背景改为中式风光,袒胸露背的西洋女子改成温婉削肩的古典仕女……以及为著书籍趣味着想,更会格外增加不少插画插图,让人们看得下去。

十文钱一幅画……虽然比外销画的市价低不少,但略略估算,跟孩子们画茶叶罐的收入应该大致持平。

傅兰雅也很懂得省钱嘛。

林玉婵心中蓦地点燃一盏灯。绘制茶叶罐毕竟创意有限,许多孩子已经练出了精巧熟练的技艺,苦于没有更进一步的实践机会。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做外销画师,等长到了走入社会,给自己赚更多的钱!

她思考了好一会儿,傅兰雅自嘲一笑:“我就是问问……”

“可以,”林玉婵笑盈盈地说,“我可以去跟孤儿院的教士谈。不过有条件。您需要出钱雇佣专业的油画素描师傅,定期去给那些孩子们上课。”

傅兰雅在翻译馆兼职,容闳直接给他开了每月一百两的薪水。雇个外销画师的开销,对他来说九牛一毛。

当即和林玉婵握手,表示:“没问题!”

-----------------------

本来是投标考察,逛一趟,却给徐建寅找到个高薪工作,还给孤儿院孩子们谈出个绘画课,林玉婵心里美滋滋。

回去以后,她也不用苏敏官帮忙,自己认真撰写了投标书。参考了徐建寅的专业建议,最后让各位经理过目。根据江南制造局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计划,分别从哪国订购哪种钢材,性能参数单价各是多少,最终的产品品种、产量、所占比例、何时运抵、如何保存……厚厚地列了几十页的大纲。

然后,再自卖自夸,详细介绍了博雅公司作为进出口外贸商的社会信誉和人员资质。顺便再提一嘴当初慈禧太后的金口玉言:“那些个机器,什么翻译啊保养啊零件儿的,既然他说你懂,那就都交给你好了……”

不仅是为了这一次采购。江南制造局一切从零开始,如果能赢下这一次的招标,以后多半能成为签约采购商,那就有源源不断的单子了!

给慈禧供应花露什么的,来钱虽然多而快,毕竟不稳定。哪天太后一念之差,打算换个别的新鲜产品,她也没脾气,连违约金都拿不到。

但是江南制造局可是会一直活着,活过大清,活过民国和日占,活到新中国,活到21世纪。

她做好充分万全的准备,投标书修改到深夜,弄得蓬头垢面眼带红血丝。好在容闳就暂住在二楼客房里,直接上楼一递,门都不用出。

第二天,本来想一觉睡到中午,又早早醒了。林玉婵来到江南制造局门口,久久地看。看工人进出,看原料送入,看好奇的百姓们围着那厂房指指点点。

徐建寅已经来到翻译馆开始工作。连带着他爹徐寿、世交华蘅芳、李善兰……容闳财大气粗,一封封书信邀请,几乎把江南西学圈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挖了来 。

由于赫德离开上海,广方言馆的规模又扩大,为了便于管理,也搬来了江南制造局后院。偌大一个工厂,一半的面积成了文人学者聚居之地,引人瞩目。就连向来疏于报道中国事务的《北华捷报》,也特地留出一整个版面,惊叹这一清政府的先进政绩。

在一派欣欣向荣的大生产景象中,林玉婵终于等到了招标结果。

----------------------------

“容先生,消气……”

林玉婵觉得自己有点角色错置,拉着容闳袖子不让他再转身。

“我说话都不管用了吗?我堂堂一个督办,我的意见都是废纸吗?”容闳罕见的怒容满脸,挥着拳头叫道,“太后亲口钦定的供应商他们都不认么?那个‘满发行’是什么散兵游勇,他们根本没有资质……”

“那个‘满发行’,大股东是李鸿章的族弟。”林玉婵疲惫地说,“太后管不到这里,李抚台可以。您千万别跟他起冲突。”

北京城里一句太后“金口玉言”,和真金白银、近在咫尺的利益相比,也得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