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3/4页)

皇位确实是只有一个没错,但是不代表除了太子以外的其他皇子都可以浑浑噩噩的度日,所以康熙严格制定了相关的教育制度。

因为爱新觉罗氏祖上是满人,所以满语是必须要学的,但是除此之外,蒙古文和汉书也同样是皇子们的必学科目,所以小太子和大阿哥两人每天光是读书就得进行三种语言的无缝隙切换。

现在他们已经入读了有一段时间了,所以情况倒是好一些,但是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尚且不能接受这样无缝隙的切换,以至于有时候脑子会停顿或者转不过来。

康熙在门口站着听小太子和大阿哥两人读完一段之后,便抬脚入内。

一看到康熙出现,别说是师傅们了,就连小太子和大阿哥都坐不住了,小哥俩连忙起身,率领师傅们给康熙行礼。

“都起来吧。”康熙升座后,便问师傅们,“太子与大阿哥今日读书如何?”

康熙既然看重皇子们的教育,那么自然不可能随随便便的给他们挑选师傅了,康熙选定的师傅个个都是一代名儒,如张英、徐元梦、汤斌、熊赐履、李光地等等等等。

这会儿给小太子和大阿哥传道受业的是汉文师傅张英,听到康熙这么问,被他认为勤慎可嘉的张英自然不敢随意糊弄康熙了,拱手便跟他实话实说。

小太子自幼聪慧,且曾经得康熙启蒙过,在读书这件事情上面,他十分有灵性,经常能够举一反三,用静好的话来形容,这孩子确实是文曲星下凡了。

至于大阿哥嘛,则比小太子要逊色一些了,但也不是一个愚笨的孩子,只要肯下苦工的话,那么必然能够以勤补拙。

但是偏偏大阿哥喜武不喜文,于是就导致小哥俩明明差着两岁呢,课业进度居然相差无几,严格比较起来的话小太子甚至领先于大阿哥。

张英心里头明白这两位皇子的学习进度,但是他是谨慎没错,却又不是傻的,尤其是他自己也是当父亲的人,所以不用和康熙互换一下身份,他也知道他肯定不喜欢听什么。

所以该表扬的,张英会表扬,但是该批评的,张英就悠着来了。

康熙虽然政务繁忙,但是对于这两个进了尚书房的儿子的学业还是挺上心的,所以小太子和大阿哥两人的情况如何,康熙自己也不是一无所知。

等张英说完之后,康熙就笑骂了一声:“你这个老匹夫,什么时候学得这么滑头了?”

张英虽然是汉人,但是康熙对他颇为赏识,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的时候,亲自钦点了张英入值。

每次幸临南苑的时候,更是必点张英随从左右,今年更是直接将他升为侍读学士。

在康熙身边和他研讨学问、吟诗作画这么久了,不仅康熙对张英的为人有所了解,张英对这位大清天子的脾性也略知一二。

要不然张英刚刚也不会那么回话了,因为他知道这样康熙不会与他生气。

果然,康熙笑骂了张英一句之后,也没有跟他计较,而是开始考小太子和大阿哥的功课了。

小太子自然是不用说了,背诵起来流利畅顺,想来为了可以这般滚瓜烂熟,背地里肯定是下足了苦工的。

而大阿哥则和小太子相反了,背得磕磕巴巴的,不管他背得难受不难受,反正康熙这个亲爹听着都觉得难受。

所以结果不用说了,大阿哥肯定是考糊了。

对于自己这个大儿子喜武不喜文的事情康熙早就知晓了,但是见他背书背成这个样子,康熙还是忍不住摇头:“保清,你这个做大哥的,怎么就不知道给保成这个做弟弟的树立一个好榜样?”

虽然两个儿子当中,康熙偏心小太子,只给他做过启蒙老师,但是对于大阿哥,他也没有忽略不管,在尚书房没有建成之前,也有派大儒给他单独上课的。

“皇阿玛,那是您来得太早了。”都说康熙偏心小太子,但是大阿哥作为他第一个立住的儿子,在康熙的心目中地位肯定也不轻的。

不然的话大阿哥现在也不敢当众反驳康熙了,他说,“您要是晚些来的话,在校场上您就可以看到儿臣是怎么给太子当榜样了。”

康熙是皇帝没错,但是大臣们毕恭毕敬地对着他就算了,底下的儿子要是也这么对他的话,康熙怕是也高兴不起来。

大阿哥这话虽然说得有些不客气,但是这也是亲近他这个皇阿玛的表现,因此康熙听了是好笑又好气。

这小兔崽子,敢情是他也很清楚自己错哪儿了,但是偏偏就是死不悔改是吧?

大阿哥表示自己男子汉大丈夫,绝对顶天立地,坦坦荡荡,所以别问,问就是嗯呐。

就是死不悔改。

……

康熙考了小太子和大阿哥之后也没有急着离开,他起身到一旁去翻阅他们小哥俩的字帖,等张英给他们把课上完之后,父子三人就干脆留在尚书房用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