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6/7页)
“我以前来这的时候也会帮忙干活,没事的。”
“肖烨,那你晚上留下来吃?”吴凤英拦住了丈夫,她觉得就这么拒绝不太好。
夫妻对视一眼均是赞赏,然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某个从小到大干活不积极不主动老偷懒的人。
这人和人啊,有时候对比实在是太强烈了。
肖烨可真是个好孩子。
……
宁振涛哼着歌拿着公文包便往家里的方向去。
他下午没课,早上课程结束后便直接到了好食记已经装修好的工厂去工作。
当年建分厂的决定,现在看来实在是太正确了。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原有那种混在在一起的生产模式便成了发展的桎梏,在不少工厂都受此限制,只能开始扩建,梳理生产的时候,好食记一举凭借推出的新产品将挑战自己地位的其他零食斩获马下。
好食记还和宁知中的作品联动,推出了包含有小卡片、抽奖兑奖的零食,继续延续着出的食品必大卖的成就,今年的发展计划是进一步拓宽和国外的合作,生产出适合外国人口味的产品,在外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宁振涛很快便把这些抛在脑后,他默默地在心里数了数阿星和阿中回家的日子。
应该是阿星先回来,等阿星回来前一天,他在把家里扫一扫好了。
宁振涛忍不住长叹一口气,这世上怎么会有家务这么烦人的事情呢?这要不是偶尔还得回家吃饭,他连客厅都不想打扫了。
之前阿星研究出来的那个扫地机器人就怪好用的,虽然很慢,还得要人看着,可这起码不用自己干活,只是正好赶着阿星不在坏了。
这要是能有一天,什么都自动化就好了!扫地有扫地机器人、洗碗有洗碗机、洗衣服有洗衣机、煮饭能有个自动切菜炒菜机……擦桌子的话,来个飞空擦卓机也不错!
阿星快点回来就好了!
这么念叨着阿星,人便到了家门口,看见家里的灯光宁振涛有些意外。
是阿星提前回来了还是阿中?怎么都没和他说?
这么想着的他把门一推——
坐在餐桌上正吃饭的宁振伟和吴凤英齐齐回头。
危!!!
……
近三个月没有回家的科技大学一行人已经习惯了在外的生活。
他们对接的工厂都非常重视他们的需求,尽可能地提供了好条件。
私下互有联系的工厂们在招待前总是忧心忡忡,生怕哪里做不好让人不满意,最后影响了合作。
可等招待完,他们便就都哭笑不得,只觉得这回科技大学宁知星项目组来的以宁知星为首的一行人都太“好糊弄”了。
他们不需要好吃好喝,甚至连参观当地景点都兴致乏乏,只要是给他们一个开阔的空间,提供点他们需要的材料模型,他们就能在里头讨论整整一天还意犹未尽,稍有怠慢,也不会发火追究。
他们越是这样无欲无求,合作的工厂便越是感动。
别说合作协议有分红的条款,其实他们心里都门清,这技术换谁都能做,就是从零开始办一家工厂也行,而且就那分红的情况,横看竖看都是他们工厂占了天大的便宜。
让利不说,宁知星项目组在合同中三令五申的条款全是和自己无关的,一是要求工厂必须注重员工效率,投资一定资金培养员工;二呢则是要求工厂获得利润时,需要将至少一半的利润投入于提升工厂生产质量和工艺提升上,这两点看似严苛,可实际全都是为了工厂的未来考虑。
这要不少工厂在宁知星项目组离开后,都特地开会和员工们再三强调,他们能得到这个机会有多幸运,他们做的事情,能为国家做了多少贡献,每一次会议中,也一定会提到工厂的“恩人”。
宁知星并不知道合作的工厂们是怎么想的,她是确实没有太多要求。
说实话这年头也不可能指望什么五星级大酒店、鲍鱼鱼翅,工厂再怎么怠慢,那也是尽心招待,她觉得这已经足够让人满足。
这三个月来,她和教授们差缺补漏,灵感迸发,完善了不少本来以为基本已经是完成状态的设计。
不过到了今天,这机床的研究也总算能告一段落了。
单单目前的技术,就足够国内的工厂消化很长一段时间,宁知星最为担心的人员培训问题也得到了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同意,大家都很赞同她在合同中要求对方必须重视人才,不苛刻薪水的要求。
除了技术需要消化外,市场也需要一个时间继续发展。
告一段落明明该是好事,可宁知星却觉得自己心里空空落落,忙惯了,忽然要休息,怎么觉得那么不自在?
或者先研究些小项目?
说起来之前她协助审核设计方案的电视卫星已经上天了一年多了,现在卫星电视应该已经很普及了,或者进一步研究一下LED屏幕?这产品好像也挺适合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