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花与蛇

艺术不是一潭死水,它需要活水注入,流动不息,才能焕发活力。

一年之后,混乱时期将会结束,文艺禁锢全面解封,在各种剧目之中,最通俗易懂的话剧将超越京剧,成为最受欢迎的剧种。

在1976年年底,各地甚至出现了通宵在剧院排队,只为了拿到一张话剧门票的盛况。

而到了那个时候,各种各样的话剧同时上演,人们选择的种类多了,不会再有人愿意反复看同一部话剧。

这就跟二十一世纪看电影刷电视剧似的,看个两三遍不够,那就看个七八遍,连续反复观看下来,很多人的热情就会减退,甚至随着时间慢慢消失。

即使年代不同,但观众的心理其实大多都是相通的,这个年代的观众也会像几十年后的观众一样,反复看同一个剧会腻,所以《半边天》后传才会这么火,因为它打破了现在一部剧反复上演的局面。

在现阶段,《半边天》后传的模式是性价比最高的,因为没有其他类似的系列话剧,在和传统单部独立的话剧相比,它既能让观众保持新鲜感,又能减轻编剧的负担——是新的一集,却是在同一个背景架构上创作,不需要当作新剧一样考虑时代和人设。

可一旦到了明年,《半边天》后传也会迎来跟单部独立话剧一样的挑战,因为系列剧每集的套路都差不多,现在受欢迎,是因为没有比它更好的,一旦到了百花齐放的时候,势必会涌现无数优秀作品,到时候《半边天》后传也一定会流失很多观众。

在这个情况下,光州市文工团如果要维持自己在话剧界的领先地位,就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新作品。

可如果吴芳等人演什么都像《半边天》后传的角色,他们就无法演好其他作品。

一个只能演一个角色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李潇潇看着对面的老师们,缓缓地说:“各位老师,《半边天》后传现在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比它更好的作品还没出现。但是,它被其他作品超越,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一旦观众的选择多了,观众能去看其他话剧。但吴芳师姐他们呢光州市文工团的《半边天》主演们,能去演好其他新话剧吗?还是说只能带着《半边天》的影子去演?”

“好的话剧演员,要能适应不同角色,演什么像什么,而不是被角色影响,甚至让角色磨掉了演员自身的一些特点。”

“演员应该要驾驭角色,而不是被角色驾驭,让一个演员失去演其他剧的能力。”

“《回家》这个新剧,既然各位老师也都看了,对剧本的质量应该心里也有数。”

“确实,它不像《半边天》那样能做出花样来,没有系列剧,但它更能考验演员的演技。”李潇潇顿了顿,又笑着说,“《半边天》系列是双女主,《回家》的逃港人都是男性,与之对应的亲人有男有女,大家戏份也没有差很多,不存在谁压谁一头的说法。”

“演员有所提升,整个剧组才会好,文工团也因此更好。我想大家也不希望看到,将来有一天当《半边天》后传被其他话剧超越的时候,光州市文工团原本最好的演员,却演不成其他新剧,这样不但是演员毁了,文工团也会受到影响。”

李潇潇说完这些后,又说出了自己的诉求:“所以,我们希望光州市文工团,能拿出最好的演员阵容来准备《回家》,这不止是为了完成军区的任务,也是同时提升市文工团话剧主演水平的机会冯老师觉得呢?”

是,她确实是带着任务而来。

她曾经是市文工团的一员,对面这些都是她的老师,他们也都对她很好。

现在她和他们立场不同,她需要市文工团拿出最好的阵容,但市文工团这边不想将最好的演员从《半边天》后传中抽离出来,因为从现在起,《回家》这个剧至少要连续演到九月份,意味着《半边天》后传的演出场次会被大量减少。

但是,她并没有直接拿出军区上下级的身份来碾压,而是有条不紊地跟市文工团的老师们分析。

而且,她说的也确实是事实,她觉得吴芳、白杨、文海燕等人都是很好的演员,不应该为了保持短期的人气,而放弃继续提升自己。

《半边天》后传的诞生本来就是意外,是当初吴芳和吕洋事件的衍生,本就是带了取巧的意味,用了二十一世纪的一些创作套路,跟《回家》这个剧本根本不是一个层次,《回家》对演员来说更有挑战性……

李潇潇的分析有理有据,而且真挚诚恳,对面的老师们也都知道她的任务,却更明白她说的也是为了市文工团演员好。

本来让吴芳等人演《半边天》后传,就是为了让演员更好的发展,因为老师们也知道,演员是文工团的根本,文工团要拿出好的表演,依靠的是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