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3/5页)
“姚大娘,我让你熬得骨汤可熬好了?”
“熬好了,熬了一个下午呢,可鲜了!”
唐慎:“好,那便把这锅骨汤放在风炉上,咱们便可以吃火锅了。”
姚三问道:“火锅?小东家说的是这拨霞供吗?”
唐慎一愣:“拨霞供?”
“对。咦,难道小东家你不是想吃拨霞供吗?”
唐慎一头雾水。
经过姚三的解释唐慎才知道,这古代竟然早就有了火锅!只是不叫火锅,而叫拨霞供。
姚三:“我听您说要风炉时,就想过小东家是不是想吃拨霞供了。见您又是让我娘洗菜,料定您定然是要吃拨霞供。这火锅是何物,我倒没听过。”
林账房抚着胡子:“我倒知道小东家在说什么。你们看这锅炉火,再看这口铁锅。有火有锅,可不就是火锅?”
姚三:“正是火锅!火锅二字,倒是更加形象了。”
姚大娘将菜都端了上来,众人围坐成一圈,开始涮火锅,吃菜。
唐慎本以为自己这次是要带大家尝尝鲜,吃一吃后世的火锅。谁料姚大娘懂的不比他少,进厨房给每人拿了一叠调制好的酱料,里头放着蒜、葱、酱油等物,让大家沾着吃。
唐慎信心大丧,这时姚大娘道:“没想到用骨汤做拨霞供,竟然能如此好吃。我和三儿在山西时也吃过拨霞供,但咱们的拨霞供都是用清水煮菜,再蘸酱料,比这骨汤拨霞供差远了。”
唐慎问道:“只用清水煮?”
“是。倒是从没想过,还能用其他的来煮。”
唐慎双眼一亮,吃完火锅,他将林账房喊道屋内,道:“我想开家专门做火锅的酒楼,林账房,你看可行吗?”
林账房一愣:“这……这未尝不可行,只是以前竟没人想过。”
唐慎在屋子里走了两圈,停下道:“刚才那火锅,你觉得好吃吗?”
“好吃。骨汤的美味都渗进了食材里,无比美妙!”
“那便能做!”
第二天,唐慎让姚大娘再准备风炉和铁锅。姚大娘以为他还想吃拨霞供,谁料唐慎只让她洗了一份青菜、片了一份羊肉,就没让她再做。唐慎将青菜和羊肉放进锅中,耐心地计算他们大致的煮熟时间。
“时间有些久了!”
风炉是前朝的品茶人设计出来,专门用来煮茶的工具。煮茶讲究的是一个慢而细致,风炉下方有三个孔,可以通空气使炭火点燃,却也让炉火没那般旺盛。用风炉吃火锅,短期内没问题,时间久了吃客就会不耐烦,生意也做不下去。
唐慎把自己关进屋子里,想了很久,将自己前世吃过的所有火锅都数了一遍,灵光一闪:“老北京火锅!”
后世最出名的火锅,莫过于川地的火锅,香辣爽口。除此以外,还有广式火锅、老北京火锅等很多种。四川火锅和广式火锅虽然一个讲究辣,一个讲究鲜,但他们都是将火锅放在煤气灶或者电磁炉上做。
这个时代的拨霞供也是如此,只是用风炉代替了电磁炉。
但老北京火锅不同。
老北京火锅没有电磁炉,是用炭火来热菜!老北京火锅的锅子是一个特殊的铜锅,下方有高脚,锅子中央高高竖起有个柱形长槽,里面放炭火。柱形长槽的四周,就是涮火锅的地方。这种做法使得火锅材料热得极快,比用电磁炉的火锅要快许多。
其实发明电磁炉和煤气灶前,人们一直用的是这种火锅。只是到了后来,唯有老北京火锅依旧用了这种特殊的锅子。
火锅的图纸不难画,做起来也比蒸馏器简单得多。唐慎画了一张图纸,给了巷口的王铁匠,他道:“我想做一个铜锅一个铁锅,大致什么时候能做好?”
王铁匠看了看:“这东西倒是稀奇,但也简单得很,三日后便能给你。”
拿到了两口火锅,唐慎让姚大娘又煮了一锅骨汤。他将骨汤小心翼翼地倒入火锅中,拿了三块烧红的热炭,放进长槽内。等骨汤沸腾后,唐慎夹了两筷子青菜,一个放进铜锅,一个放进铁锅。
大约半盏茶功夫,铜锅里的青菜就熟透了。又过了会儿,铁锅里的菜才熟。
唐慎:“还行,这个时间能接受,用铁锅也行。”
铜的比热容比铁小,同样的炭火,铜的温度会比铁上升的更快,煮东西用的时间也更少。但是铜比铁贵。前朝时铁还十分昂贵,但到了本朝,铁已经随处可见。
解决了锅子的问题,那就剩下原材料了。
放在后世,火锅最重要的三样东西,一样是锅底,一样是蘸料,还有一样就是上好的新鲜食材。前两者唐慎并不愁,他拥有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关于吃的经验,调制出好吃的锅底和蘸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但是新鲜食材的话,唐慎想了想,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