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3页)
他原本只道是,对方乃因家族荫庇,圣上独予青目,未及弱冠便身居高位,虽然让人羡慕,但深心里不免暗自鄙夷。
可现在,他却不得不服,这少年,身居高位,自然也有身居高位的道理。
袁化心头已经认定了对方就是新任节度使,即将入驻文庙的那一位。而他身后的李师爷已经上下牙打架,的的抖着颤声问:“是……是他?”
桂遐学稳稳地回:“对,是他!”
这时,一直候在道路两旁的两名荣国府来的护卫已经大踏步上前,单膝跪地,向贾放行礼:“拜见少主人!”
贾放唤起之后,这两人便就此守在贾放身后,几乎寸步不离。
身为幕僚的郑伯宜和南永前两人,见到贾放则没有跪拜,而是一揖到底。贾放将两人扶起,道:“郑先生,南先生,两位一路跋涉辛苦。”
郑伯宜与南永前一起道:“贾大人一路亦辛苦了。”
袁化木愣愣地站在郑伯宜与南永前身后,亲眼看着这一幕发生。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身为平南节度使的贾放,竟然第一站直接去了桃源寨。
但细想来这也顺理成章:桃源寨本就是人家的封地。
他见到贾放眼光湛然,慢慢地扫过来。袁化一凛,马上醒悟过来他该干什么了。
“参见贾大人,”袁化正式行了下官参拜上级的大礼,“此处道路局促,下官礼数亦不周全,万望大人海涵。”
他身后跟着的师爷、书办、班头、衙役……一股脑儿地跟着跪了下去。
倒是来自武元县的民夫们,心想对面桃源寨的人一个都没有跪的,为啥俺们要跪,因此大多数都站在道路两边,一起打量眼前那位“长得忒好看”的年轻官员。
“袁大人,”贾放俯身,将袁化扶起,“袁大人操劳民生大计,事必躬亲,本官此前在桃源寨已经领略过了,甚是感佩。袁大人只要日后继续以百姓为念,在这武元县任上,必定能做出一番成绩。”
三言两语,袁化听得心头大为舒畅,连忙谦虚了两句,登时连那“两成”和“八成”的进度对比一起都给忘了。
但是这位袁大人还是不大明白,贾放说他之前在桃源寨已经领略过自己对民生大计的参与,那到底是什么事?他上次确实曾去桃源寨参加青坊桥的落成典礼,当时没见到什么大人啊!
贾放的眼光便转向袁化身旁:“这位是贵县的师爷吗?”
袁化赶紧称是:“回大人话,这位是李师爷!”
贾放微笑道:“李师爷,您还认得我吗?”
李师爷头垂得低低的:“认……认得,不不不不,不认得,下官没见过大人,更没说过任何冒犯的话……”越说声音越小,越说那上下牙就越是打战。
贾放见他怕成这样,当下不再吓唬他,只管笑道:“这样啊,那就没见过吧,我一定是记错了。”
他无意再与李师爷这样的小人计较,不再理他,扭头看向桂遐学,露出舒心的笑容,道:“又见面了。”
桂遐学自管自爬起来,也笑着回:“是呀,又见面了,真好!”
“对了,你上次说的,用来烧制水泥的那个碳酸钙,是不是就是这山体的主料?天长日久,雨水侵蚀,一样会把这山掏空是吧……”
桂遐学一见到贾放,根本顾不上上司还在一旁目瞪口呆地看着,只管一股脑把心里憋了很久的问题都问出来,一一向贾放印证。
袁县令与李师爷只管缩在一边,惊讶地看着贾放自顾自与桂遐学交谈,两人并肩一道,朝武元县的方向过去。
*
贾放到了武元县中,留心这武元县城的规制。只见县城不大,从城南到城北大约二里半。但就是这样一座县城,依旧拥有一座看起来相当结实的城墙,一丈半到两丈高,青灰色的墙砖砌成。
这座城墙的存在惹得贾放问了一句袁化:“袁大人,此地可曾遇过战事,可有盗贼出没?”
袁化也不知道,别过头看了看李师爷。
李师爷却是个将县志翻过好几遍的,当下恭敬回答:“回贾大人的话,此地在三十多年前曾经遭遇过七洞十三寨的反叛,官军在此困守了半年才终于盼来援军。此后便再无反叛之事。但是周围山间曾有盗贼出没。因此这城墙,还是相当管用的。”
贾放听了便赞道:“李师爷却是对本县的历史知之甚详。”
一句话夸奖,那李师爷放下了心头大石,如释重负,一时仿佛要哭出来似的。
他不晓得贾放的脾性,贾放待人相当宽容,他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与强项,应当人尽其用。早先李师爷对他言语冒犯,毕竟也是因为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是凭借“刻板印象”信口胡言,却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吓他一吓,也差不多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