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客青衫 03 (下)(第2/3页)

“《女戒》用不着你抄,女工用不着你学。”

银止川道:“但你会做盐水鸭么?”

西淮一怔,还未来得及反应,就听银止川接着道:

“你说你的名字是‘秦淮夜泊’的淮,你是金陵人氏?”

西淮极低地应了一声。

“那你如何不会做盐水鸭。”

银止川蹙眉。

“小时候没有多大,就离开家乡了。”

西淮的声音微微发哑,低声说:“那个时候还不太记事。”

“哦。”

银止川随口应了一声,也没有太放在心上。“那行吧,回头有金陵的节度使进王都拜会,我让他们给你带一些故乡小食。”

西淮略一颔首,轻声说:

“谢谢少将军。”

他们二人说话间,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靠西边的后院了。

银止川脚步倏然一顿,看着那水榭廊檐尽头的府邸,神情中略微发生了些隐秘的变化。

“今天就逛到这儿吧。”

他道:“有什么事,明日再谈。今日你也累了。”

西淮看着他的背影,敏锐地发觉银止川声音和方才变得微微不同了。

他抬眼,朝前望去,能隐隐看到更往前的银家宅邸。

然而那里几乎是一片荒芜,大门上覆满了青苔,铁索上满是斑驳锈迹。

仿佛很久都没有人进去过了。

“前面也没什么好看的。”

银止川道:“脏乱得很,等何时心情不好了,还能去找点乐子。”

西淮几乎瞬间就明白过来了银止川为何不肯再往前走,但是他也只是低低应了一声,没有说破。

银止川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仍只是将他送回卧房,自顾自离开了。

房间内,西淮注视着这个陌生的环境,从一个角落,扫视到另一个角落。

他的目光途径桌案上的一盏灯的时候,略微停滞了一下,而后慢慢走过去,轻轻在灯上抚了抚。

很熟悉的模样款式,没有想到能在这里再次见到。

西淮想,这样的金玉多枝灯,他已经快要有十年没有见过了。

……

金玉多枝灯,样式繁复贵重,从前秦淮一带,富有显赫的家族都会用。

包括西淮家。

西淮那时候年纪小,最喜欢看这样一点点亮起来的光芒。

每次见到都十分欢喜,走到何处都要带着一盏——

连他父亲被贬,全家流放沧澜时,也央求母亲,在有限的行装中放入了这样的一盏金玉多枝灯。

“娘,为何我们要走?”

那时,七岁的他站在空荡荡的大院子里,茫然地看着眼前的景象。

仆从奶妈都已经遣散了,整个院子里兵荒马乱,只剩下一片狼藉。

他和姐姐牵在一起,仰头看着父母问。

父亲还在一沓沓地往箱箧里搬书——

四书五经自然是要的,《周易》《中庸》也放不下;再看看《九歌》《九章》,心中同样十分不舍。

最后收拾了一个下午,父亲也没有收拾出到底要带走哪五箱书。

“……书,还要看书!”

母亲看着犹豫不决的父亲,突然哭出了声来,嘶声哭道:“若不是为了书,我们家会落到这样的境地!?”

父亲不说话,只是抚着怀中的古籍,眼睛里偏执又柔和。

“若是嫁与打油郎,白丁文字识不得,也不会走到今日这一步。”

母亲哭道:“叶清明,我恨不能你从未读过书!”

但是,叶清明,怎么可能没读过书?

那个时候,年幼的西淮懵懂想。

他的父亲,是整个金陵最负盛名的“叶家郎”,应试春闱那一年,是全年的魁首。

往他们家族谱往上数,到他父亲这一代,已经有六个状元了。

那时,叶家在整个金陵,都是赫赫有名的书香门第,提起来时,无人不是羡艳钦叹的眼神。

因为才华横溢,又从来不拉帮结派,圣上认为这叶清明是个“老实人”,令他去修国史。

但是有时候,“老实人”做的事也并不是总被人喜欢。

尤其是在这时常不得不需要“圆滑”的朝堂。

“君上怎么说,你便怎么修就是了,你耍滑头瞒得过去么!?”

母亲哭道:“世道,早已经就是这样一个世道。入了仕,摸爬滚打不过混口饭吃,人活一辈子,你活得那么难做什么呀!”

那一年,西淮懵懂地记得,已经是云华十六年。

是先帝在位时最手慌脚乱的一年。

天下大旱,灾荒四起。

饿殍于野,无处不是哀叹的黎民苍生。

然而,在这样的境地下,先帝令著作郎们记国事,要求他们称:

“四海升平,海晏河清。成文帝乃千古之贤帝也。”

叶清明是著作郎们的主事,他不解问先帝:

“栖灵峰以西北,饿殍两万余人,如何海晏河清?”

先帝一笑,说:“未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