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31

撒拉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动手把他那户小套房楼下的车库密封起来,改装成一个暂时的生物防护实验室。

他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身边就有一个很好的范例。尽管这家艾尔米纳医院的其他一切都破败不堪,却拥有一间可容纳两张病床的隔离病房,以及一间附属的实验室。因为炭疽病是这个地区的流行病,而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协助发展中国家对抗炭疽病的计划。于是,尽管这家医院缺乏某些救助病患的基本设备,倒是愿意提供一大笔钱,替他们建造了一流的隔离病房设施。

据撒拉森所知,这个病房十年来只用过一次,现在已经变得有点像是暂时性的储存间。不过,对于他自己的实验室来说,这个病房是个绝佳的蓝图,而且后来还提供了半数他所需要的实用设备:培养器、培养皿、杀菌柜、显微镜,以及许多其他物品。从来没有人报告说这些东西不见了。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他利用自己放在实验室的一台计算机和上网的设备,收集到一份名单,其中包括六十家世界各地的生物科技公司,在网络上贩卖少于70碱基对的DNA物质,且不会要求查核姓名或询问任何进一步信息。

许久以后,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绝望之下,我还自己上网订购成功过。

但在撒拉森订购DNA之前,他必须先找到两件关键的设备:基因合成器—大小就像是一部还不错的计算机打印机。他花了一小时搞定了。生物科技产业的进展突飞猛进,意味着市场上大量充斥着不再是最快或最好的设备,还打了高折扣。

他找到了两部状况很好的合成器,一部在易趣,另一部在二手实验设备网站上。两部加起来还不到五百美金,撒拉森很感谢医生的高收入,而且他自己一直过着很简朴的生活,所以存款不少,完全买得起这两部机器。而且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卖家也对购买人毫无兴趣—他们唯一想要的,就是一组有效的信用卡号码。匿名的西联汇款也一样好。

两部机器都寄到的那天,他展开工作。到了当天晚上,他正在网络上搜索,为他已经很丰富的病毒和生物学相关藏书再增添一些,此时他看到了颇有名望的学术期刊《自然》的在线版。其中一篇主要报道,是有关一个研究者刚合成了一种生物,含有30万碱基对。从他决定自己的行动方针以来,才没多久时间,十八万五千碱基对就已经是过去的记录了。基因工程的进展速度就是这么快。

他看完那篇文章后,就晓得天花是他办得到的,而且命定的行动日期也确定了。他在深夜祈祷,因为这是个庞大的责任,他要确保他能善用。

六个月后,在黏合又黏合、退步、重新研究和学习之后—不光是运用他的知识,还有一大批迅速变得便宜可买的设备—他完成了任务。

他极尽自己的能力,一次一个分子,终于重新创造出天花病毒。根据他所能做的每一个测试,这就跟自然生成的天花病毒一模一样。

自从这种病毒从其他生命体跳到人类身上之后,千万年来,天花病毒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次天花病毒”,很少会致命;另一种是“主天花病毒”,从人类开始聚集成大部族以来,就不断摧毁大量人口。撒拉森所合成的,就是这种死亡率约三成的病毒。然而,主天花病毒有很多不同的病毒株,有些比其他的更致命得多。

知道了这点以后,他开始改进并挑战他的病毒,用一个存在已久的方法,逼病毒一次又一次地突变。以某些微生物学家的术语来说,就是试图予以“肯德基”或是油炸,把它转变成一种地球上最猛烈的病毒株。

最后他确定,这是他能力范围能做到最致命的病毒株,于是就开始修改它的基因结构。这是整个过程中最简单、却也最危险的部分。但也同时是最必要的……

之前天然生成的天花病毒从地球上灭绝后,世界卫生组织就发现自己还握有大量的疫苗库存。几年后,人人都相信这种病不会再出现了,便纷纷销毁疫苗。同样地,尽管有数量庞大的人仍然定期接受预防天花的疫苗接种,但撒拉森也知道,五年后那些疫苗就会逐渐用光,最后的结果是,地球上几乎没有人有任何免疫力了。

对他来说,这真是太理想了—只不过有一个问题。美国,也就是他攻击的目标,在“9·11”事件后,已经愈来愈担心生化恐怖攻击行动,因而决定制造三亿剂疫苗储存起来,全国每个人各有一剂。撒拉森第一次阅读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顿时陷入绝望中。他坐在那里一整夜,搜寻疫苗接种数据,因而得知仍有高达两成的人口没有受到保护:有许多人还是不会去打疫苗,而且孕妇、新生儿、老人,或是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的人,都不能施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