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1991年初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第3/5页)

西方一些杂志在1987年和1988年都把戈尔巴乔夫评为年度新闻人物。美国《时代周刊》在对整个80年代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在1991年1月1日将戈尔巴乔夫评为"十年风云人物"。这个杂志为此撰文指出:这个苏联领袖对整个80年代的世界局势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也许,这是一个公正的评价。西方将戈尔巴乔夫的影响看成是积极的,苏联大部分观察家则倾向于戈尔巴乔夫对国内局势的消极影响,而且能够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充足根据。

1991年3月2日是戈尔巴乔夫60岁生日。戈尔巴乔夫没有借此机会举办什么正式庆典,也没有作什么生日总结,他的一些助手和政治局委员们来到他办公室,向他表示生日的祝贺。在众多媒体中,只有《工人讲坛报》向戈尔巴乔夫表示祝贺,就连苏共中央自己的报纸都对戈尔巴乔夫60寿辰保持沉默。《俄罗斯报》文章说,生日是忧郁的节日。文章作者拉季霍夫斯基感叹道:先生们!在戈尔巴乔夫过生日的时候,你们能祝愿他什么呢?⑥政论家基奇金出面支持戈尔巴乔夫,他在《谈话者》中写道:"我冒着风险来证实,戈尔巴乔夫不仅是苏联,而且是整个祖国历史的伟大政治活动家,他艰难缓慢地行进在崎岖的路上,将身体的支撑点从左挪到右,又从右挪到左,但他的每一步都是一直向前。如果遵循多数法则,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处在生活的漩涡中,对政治发展方向和趋势的认识常常残缺不全,但戈尔巴乔夫对此却完全看得清清楚楚。戈尔巴乔夫所表现出的灵活性,被错误地认为是他缺乏原则性和行事软弱。但是,拉季霍夫斯基撰写的题为《在被诅咒的位置上》的文章中,却没有找到这种论断的根据。"⑦戈尔巴乔夫过生日这些日子,苏联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名为《戈尔巴乔夫保持本色》的影片。影片本身拍得很糟糕,而且当时国家的局势也没有拍摄这种电影条件。托尔卡乔夫导演早在1988年就开始拍摄戈尔巴乔夫的影片,系列电影的第二集《第一任总统》计划在晚些时候播放,影片所表现的是戈尔巴乔夫的国际活动。为领袖拍摄电影是苏联延续多年的传统习惯,最早始于反映斯大林生活的电影《宣誓》,然后拍摄了介绍赫鲁晓夫的《亲爱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歌颂勃列日涅夫的影片《伟大的列宁主义者》在15年以后面世,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描述戈尔巴乔夫改革行动第一部影片,但我们完全不用看这部片子,直接从戈尔巴乔夫身上就可以看到改革的结局。

作为苏联人民代表和苏共中央委员,我在1991年的春天,每天要收到20~50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这些来信的一半都是有关戈尔巴乔夫的。阿斯特拉罕的一个工人小组在信中说:"我们通过读报、看电视了解苏联最高苏维埃的工作。我们非常吃惊、愤怒、甚至发狂。你们是文化人,是聪明人,怎么能够不明白--再不能忍受这样领导国家了!我们的国家正陷人深渊!为什么我们这些普通人都明白,也看得见,而你们却视而不见!?要完成繁重复杂的工作,需要预见能力、超越事件能力,驾驭经济、政治、民族关系等复杂局面的能力。戈尔巴乔夫既没有聪明才智,也没有工作经验,他没有良心,没有人格,没有内在的文化、学识、诚信和公民责任。戈尔巴乔夫的个性是灰色的,5年之中一直都在浅薄地瞎扯,他就像石头之间的蜥蜴一样蛹动,国家让他给搞垮了,遭受掠夺、被人肢解,成了整个世界的笑料。"这还不是内容最尖刻的来信。俄罗斯的一些权威报纸开始提出"戈尔巴乔夫辞职不可避免"的问题,《独立报》政治评论员古辛撰文指出:"客观分析国内局势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所能预见到的,不仅是戈尔巴乔夫政治生涯可怜的垂死挣扎,而且是人民饱受煎熬的关键时刻。解救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戈尔巴乔夫自己能够意识到当前局势的危机性质,他自愿退出政治舞台。大家都己经确信,戈尔巴乔夫是无法将国家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了,他的政治形象受损、威信和影响的降低已经发展到不可逆的程度。在过去的6年里,戈尔巴乔夫犯了很多错误,很多过失已经无法矫正,他的不少决定做得不合时宜,或者迟后,或者超前,这都给他的政治威信造成很大破坏。如果戈尔巴乔夫重新评价自己,他就不可避免地沦为世界大骗子的角色?这是他个人的错误,还是一场灾难呢?"⑧

1991年的春天,戈尔巴乔夫自己曾经痛苦地思考过辞职的可能,但他考虑的是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而不是苏联总统。在4月举行的中央全会上,几个地方党委书记相继在发言中严厉谴责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意外地用手敲着桌子说:"够了!我辞职!"然后就返回了自己的办公室。中央全会被迫中断2个多小时,中央委员被分成几个小组,惊慌失措地讨论当前的局势。政治局委员都离开了大厅,他们也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过了一个小时以后,局势有些明朗:中央委员中就找不出一个,哪怕只是临时担任中央委员会领导的人物,而且没有一个中央委员愿意担任这个领导。又过了一个小时,我们被告知:"为了党的最高利益",政治局恳请总书记收回辞职申请,继续履行自己先前的职责,戈尔巴乔夫答应了这个要求,原因也是"为了党的最高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