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胡服骑射第一人赵奢

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中,大部分的变法运动,侧重点都在于经济制度和军事管理制度,即通过大张旗鼓的改革,以提高国家的税收,提升军事的战斗力。惟独有一个国家,将变法的重点,放在了军事作战思想的改革上。这场改革的意义同样是划时代的,甚至比其他各国改革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当中原的战国时代成为历史,甚至秦王朝都昙花一现之后,这场纯粹的军事改革,却依然深远地影响着冷兵器时代的中原民族,使中原民族的军事理念出现了划时代的飞跃——这就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

作为“三晋”之一的赵国,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战国初期就开始了。赵国的封建化过程,大约是和魏国同步的,但发展的水准却远远不如魏国。因为赵国的地理位置实在太过特殊,它位于山西北部地区,北方面临游牧民族的骚扰,不只是中山、楼烦这些游牧部落,强大的匈奴民族已经染指中原汉区,而地处北方要冲的赵国、燕国都受害最深。北方的农业生产,每年都要遭到很大的破坏。所以,有样学样的经济政治变法,根本不能解决赵国的致命问题。在国土面积狭小,生存环境恶劣,人口稀少的情况下,赵国的改革重点必须有的放矢,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打造一支强大军队上来。这支军队的数量也许无法成为六国里最多的,但是作战素质和军事理念,必须成为六国最强的。在当时,中原汉地的主要作战方式,还是战车配合步兵。战车的作用虽然日益缩小,却仍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迅猛的骑兵面前,传统的战车加步兵的作战方式,很容易成为敌人射杀的活靶子。赵国从三家分晋开始,就长期陷入两面作战中,对南方,要抵御中原诸国的军事打击,对北方,要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两线作战下,拥有一支强大先进的军队格外重要,最先进的军队,自然就是当时新兴起的骑兵,所以学习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建立一支“胡服骑射”的精锐骑兵,就成了赵国的必然选择。

“胡服骑射”的倡导者,是公元前325年起在位的赵武灵王,他是赵国的第六任国王。在即位的最初20年里,他曾3次率军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屡屡遭到惨败。北方游牧民族迅烈的作战方式,给他留下了惨痛的记忆。经过数年精心的研究后,身为军事家的赵武灵王,果断抛出了“胡服骑射”的主张。公元前302年,胡服骑射行动正式推行,主要内容就是赵武灵王带头穿胡服,全国上下的老百姓都穿胡服,然后引进战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骑兵部队。此举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皇叔公子成等竭力反对,许多大臣也想不开,好好的华夏族,却要穿蛮夷的衣服,这成何体统?但赵武灵王的决心异常坚定。他自己穿胡服,大臣、百姓都要跟着穿,不穿的,先辩论,后来辩论也没用,就直接治罪。在这样强硬的政策下,胡服骑射在全国推广开来了,到了第二年,赵国就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随后赵国发动北征,击败了长期骚扰赵国边境的中山、楼烦、林胡等部落,把包括今天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中部的大片国土收到了赵国的囊中。这片国土的获得,对赵国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得到了宝贵的战马产地,从那以后一直到中国明朝时期,从属于“幽云十六州”的山西北部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重要的产马地带。当时的赵国得到了打造一支强大铁骑的基础,之后骑兵力量迅速发展起来。虽然赵武灵王本人晚节不保,被他的儿子赵惠文王软禁在沙丘宫,最后活活饿死了,但赵国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赵惠文王在位的时期,是赵国铁骑啸傲中原、摧枯拉朽的26年,中原大地自己的杰出骑兵战将,也在这时期横空出世,成为横扫天下的强秦的最强对手,其中最杰出的,就是赵国的名将赵奢。

说到赵奢,在今天的知名度可能不算高,但说到他的宝贝儿子,知名度却相当的高——赵括。赵括这个倒霉孩子,多年以来一直在做“纸上谈兵”的反面教材,但他的父亲赵奢,却是整个战国时代足够排进前五的名将。在中国冷兵器时代骑兵战术理念的发展中,赵奢是一个为历代兵家所敬仰的“正面教材”。

说到赵奢和骑兵的缘分,那是非常早的。早在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推行胡服骑射的时候,他就是这支骑兵部队中的一员。按《战国策》上的记录,他应该参加过赵国骑兵部队早期的各类战斗,而在赵武灵王饿死沙丘宫后,赵武灵王的近臣们大都被定了“叛逆”罪,赵奢也因此流亡燕国。当时的燕国也饱受游牧民族侵扰,且实力弱小,对这种擅长骑兵作战的稀缺人才,自然是举双手欢迎。之后的赵奢在燕国带兵,做过燕国北方的重镇上谷的守将,和游牧民族骑兵交手多次。但他思念故国,后来风声松了,就回到了赵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