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开荒蛮文皇施教化 论民生魏徵夺人情

  

“陛下,你管,还是不管?”萧瑀的表情有些委屈,他果决地问李世民。

“这些事情有些是要管的,可要查清楚再问罪。”

“陛下,你这是在为小人们开脱!陛下,臣生气了,臣不满!”

“满意不满意你都得先回家歇歇,且看明日我如何处理。”

于是萧瑀走了,一肚子不满,在从宫中回家的几重门间,他一直想象着李世民会如何对魏徵进行处罚。

翌日,开会,萧瑀同学破天荒地显得很高兴,然而,他等了个地老天荒,等到事情都说完了,还是没等到李世民下达任何处罚决定。唉,说实话,李世民才不想过问这些破事儿呢,面对态度坚决的萧瑀,他决定不予理睬。

李世民保持了少有的沉默。

萧瑀不高兴了,他露出一副不快的表情,好像在告诉其他人:我错了吗?

见李世民没有要说处罚的意思,萧瑀同学忍不住发话了:

“魏徵、房玄龄、温彦博他们有没有错?”

“有错。”

“有错该不该查办?”

“该。”

“那为什么皇上还护着他们?”

“散朝!”

在众人呵呵笑着四散的时候,萧瑀委屈地立在了那里,不肯动弹。他真的好伤心,好难过,他仔细算了一算,自从参与朝政以来,他的意见和建议竟然多数都被李世民忽略了,这日子过得真的很不舒服。如今就是不如往日,想当年先帝当政,他萧瑀就是说得不对,也没见有人会如此对待他。

世道变了。

受不了被冷落的感觉,萧瑀思前想后,觉得已经没有必要赖在朝堂上不走了。他上书一封,自愿退出御史大夫的行列,只担任太子少傅,不再过问朝政。毕竟,萧瑀同学知道李世民虽然颇有虐待他的嫌疑,但终归是珍爱人才的,自己上书表明心迹,皇上犹豫一番,最后肯定还是会留住他这个人才的。

于是他就这么上书了。

可令萧瑀想不到的是,李世民居然长舒一口气,直接给许了!

直接许了……

看来世道真的变了,刚劲的萧瑀决定用这种磨难来磨砺自己的品性,便乖乖跑东宫上班去了。

【开拓进取吧】

打发走这个烦人精后,李世民打算做一件大事。

他看着朝堂之下的文武百官,内心泛起一丝涟漪。自古以来,百官衣服全都是同一种颜色的,这是几千年来的规矩。从武德四年李渊下衣服诏开始,帝王和百官的衣服才有了定式。武德的衣服诏,除了规定皇帝的着装外,还列出了群臣穿衣的注意事项。总的来说,群臣的礼服有十种样式,但官服的颜色是没有区别的。

如此,百官乌压压一片,这要是帝王脑子不好使,一时间还真不知道上奏的人身为何职,是哪个部门的。

因此,八月份的一天,李世民忽然下诏宣布:

从今天开始,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四品、五品官员穿深红色;六品、七品穿绿色;八品穿青色;至于妇人参拜集会时候所穿,皆从其丈夫。

李世民的这个举措,曾被有识之士指责为“创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

从李渊颁布诏书之后,百官的职权区分变得非常容易了。

在老爸的基础上,李世民完善了职权与衣物颜色的搭配。

如果在这件事上,李世民的作为让一些人不爽,那么,接下来,他的举动会让他们受不了的。

考虑到百姓会因为各种原因迁徙,譬如中原人想要到西域发展啦,胡人向往长安啦,就必须经过边境。灾害年过去后,他要求,所有边境官员都不去阻挠流民迁徙。一个留不住百姓的国家,不是好国家,李世民对自己很自信。流民事件后,李世民下令,在一些地方开荒。

这次开荒意义重大,因为这两个地点,一个是费州,一个是夷州。

费州,原本是一片荒蛮之地,流放犯人到岭南一般就到这里,相当于今天的贵州。

夷州,是比岭南还往南的地方,隔着一片海,隋炀帝杨广同学曾经派人打过,这个地方还有个别名,就叫“琉球”。

大业年间,杨广同志打过三次琉球。

头一次,因为语言不通,大军过海,只掳走了一个人;第二次,大军打完后,为了表示安慰,只把琉球土著的长矛棍棒给没收了;第三次,有虎贲郎将率领大军征讨,俘虏男女几千人便撤退了。第三次的时候,为了解决语言和琉球土著不通的问题,虎贲郎将特意在军中找到了一个南海昆仑(类似巴布延、菲律宾、马来西亚人),据说他会讲琉球土著话,他负责沟通。

贞观时期,琉球已经成了大唐的夷州。

后来,我们把夷州叫做台湾。

【刑罚和教化】

一开始,李世民曾对魏徵抱怨说:“真是大乱之后难教化,现在天下刚刚安定,恐怕会很费劲。”魏徵似乎不爱给李世民面子,他反驳,“臣认为陛下在找借口。”李世民有些不懂,魏徵接着解释,“久安之民骄奢,骄奢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就好比饿人吃什么都香一样,现在这种情况,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