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唐盛世贞观之治 文泰无常害死高昌

  

封德彝死得太早,他看不见魏徵,也看不见贞观了。

贞观是这样一个时代:

官吏多自我约束,十分清廉刚正。从制度上,那些王公、妃主和大姓、豪富者,都被约束了起来,没有一个敢出来作恶的。至于那些旅行和经商过往的人,再也不用担心有盗贼出没了,以至于狱卒成天没事儿干。此时,牛马遍布于旷野之上,庄户人家大门敞开。几年内连续丰收,一斗米三四文钱,从京师到江南,从山东到沧海,旅行的人根本就不用带粮食,每家每户都很富有,常常出现普通人过路,家人怕米粮坏掉,扔了很可惜,便送给过路人的情况。更可怕的是到了山东,山东的村落,鸡犬相闻,行客路过,村人必定拿出上好的食物厚加款待,甚至出现路人临走时被馈赠文钱的情况。

写史书的人写到这里,也不禁感叹道:

此古今之未有也!

李世民励精图治,他下诏的时候曾经说过,百姓可以四处迁徙,到有粮食的地方就食,天下大旱,这是朕的罪过。

从贞观四年开始,大唐风气滋润了每一个人,粮食大丰收,灾难全赶跑(有马周一份功劳)。

斗米三四钱是个什么概念?

有人曾粗略估计过,按照古代黄金、白银和铜钱的重量与价格计算,一百文钱约等于现在的二十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一文钱约合人民币两毛钱。

唐朝一斗米十二斤半,如此算来,这十二斤半的大米需要花费六毛钱到八毛钱。今日米价约为两块钱,看起来相差不多。但需要睁大双眼好好看的是,一个是一斤两块,一个是十二斤八毛。换算一下可以知道,贞观时代,一斤大米七分钱。但此时并没有发生谷贱伤农的情况,原因就是百姓丰衣足食,官员清正廉明。

李世民可以按照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

【大唐子民】

什么是大国的面子?

大国的面子,就是爱自己的子民,爱自己的百姓,居安思危。魏徵常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种逼迫君王的狠毒言语,才是李世民勤勤恳恳的动力。

贞观五年(631)四月,见时机成熟,李世民下诏,令使者携带巨资,赎回了还流落在突厥部落中的中原子民,共计八万多人。

贞观五年(631)八月,又令使者携带重金跑到高丽,赎回了隋朝高丽阵亡将士的骨骸,全部予以厚葬。

贞观五年(631)十月,发生了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

李世民正在宫苑中玩耍,具体游戏内容就是追一只小兔子。不凑巧的是,这一幕被突厥族的执失思力看见了。

执失思力很生气,道:“陛下乃天下父母,奈何自轻?”

李世民羞惭,不再玩儿了。过了几天,执失思力又发现李世民,这回果然不是在追小兔子,而是在追小鹿。

他知道皇上没听话,于是脱巾解带,跪求固谏,李世民为之感动,不再游戏。

贞观五年(631)十一月初一,林邑献五色鹦鹉;

十一月十二,新罗献美女二人。

林邑,今天的越南中部地区,大唐属国;新罗,即今日韩国部分地区,朴氏家族所创,大唐属国。

这是很有意思的两个国家,他们献上的东西都是当地的特产,林邑的彩色鹦鹉和新罗的美女。

特别有意思的是那只五色的鹦鹉,不仅颜色鲜艳,还会学人说话。五色鹦鹉到底胡说八道了些什么,史料的确没有记载,估计史家也不会闲到这种地步。不过,据本人推测,此鹦鹉的确很会说话,我是从李世民的一句话里听出来的:

“鹦鹉犹能自言苦寒,思归其国,况二女远别亲戚乎!”

意思就是说,林邑进献上来的鹦鹉尚且能够说出在陌生地方的凄苦无助(譬如冷啊、无聊啊、想家啊等等),吵着要回到它的国家,更何况两个远离亲人的女孩子呢!于是下令辞掉进奉,连鹦鹉带美女外加派来的使者全部遣返回国。

好的,既然林邑和新罗都来人了,倭国有什么表示么?

有。

贞观五年(631)十一月中旬,倭国遣使入贡。

为了表达大唐对邻国的慰问和呵护,李世民专门派遣了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前去慰抚,一番苦航之后,高表仁抵达了倭国。作为大唐使者的高表仁到了岛国之后,国王让他下跪,高表仁与之争礼,倭人大怒。但他们不敢杀,也不想听诏,高表仁带着怒气,不宣命而还。有人说,倭国自古以来就不会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在思想上,他们自大狂妄,目中无人。尤其是在隋唐期间,这种极端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百年后,我们再去管它。

贞观五年(632)十二月初,开辟党项之地(青海东南)十六州四十七县。

贞观五年(632)十二月中旬,下诏死刑犯三履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