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曾剃头来了(第4/8页)
曾国藩自己打仗虽不是很内行,但是用人这块他还是相当内行的。湘军中有四员虎将是曾国藩一手提拔起来的。
四虎首推罗泽南。罗泽南是曾国藩同乡,也是湖南湘乡人。曾国藩说他是湘军的创始人,一点没错。像这样一个百战百胜的武将并不是什么武夫农民出身,相反,罗泽南是晚清的一个大学问家,估计连曾国藩的理学功底都比不上他。
罗泽南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小时候靠借贷读书,生活的艰苦让罗泽南更加坚毅。他在饥寒交迫中完成了学业,可惜学有所成之前,母亲和三个哥哥全都病死。正当可以通过教书养家糊口的时候,一直供自己读书的祖父和嫂子也去世了。命运对他的打击还不止于此,二十九岁的时候,罗泽南乡试归来,发现他的妻子正对着三个儿子的尸体大哭。
接连经受这么多打击,罗泽南居然挺过来了。可能跟生活经历有关,罗泽南是一个非常上进的人,他不是沉默的大多数,他看到世道腐败、人心浇漓,但他没有选择麻木。他一心一意想拯救这个世界,这在今天看来既狂妄又迂腐,但确实符合儒家传统文人的心理。这就是罗泽南走向理学的原因,他想用理学来治疗这个遍地创伤的世界。
罗泽南虽然是曾国藩的下属,但实际上他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而且曾国藩也非常尊敬他,公推他是湘军的鼻祖,没有他就没有湘军的成就。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打仗研究的是兵法,尤其是《孙子兵法》,罗泽南却特立独行,他不用兵法,他用理学的思想来打仗。
这人如果不是疯子,就是天才,事实证明他不是疯子,如果一个理学家是疯子的话那“理学”应该改成“疯学”。
理学怎么可以用来打仗呢?我们来听听罗泽南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其实《大学》中有几句话早已概括了兵法之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其实罗泽南的意思很有道理,打仗是关系很多人身家性命的事情,一定得认真谨慎,决不能陷入狂热和混乱中。“知止而后有定”说的是把握住事情的分寸,把握住分寸之后才能镇定,镇定才能心里平静,平静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然后才能胜利。
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罗泽南能够从《大学》中悟出兵法和做人的道理确实很不一般,这种人读书读出了境界,一通百通!
罗泽南曾告诉世人什么是有用的学问:“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
湘军中第二大虎将是李续宾,李续宾是罗泽南的弟子。学者王闿运评价这对师徒说,罗泽南更多的是一个名帅,上阵杀敌还比不上李续宾,李续宾是当时天下第一名将。
李续宾以前是一个武夫,因仰慕罗泽南的名声而投靠到他的门下,成为罗泽南弟子后,李续宾也深受理学的浸染。
当时清军将领个个毛病一大堆,经常互相扯皮,喜欢看别人笑话。李续宾在这方面是个异类,他个性很开朗,人也特别好,跟同僚之间很少有“人际关系”的问题。谁如果需要救援,他一定在最短时间内赶过去,碰到了强敌总是自己挡在最前面。像这样一个人,就是再官僚化的人也乐于跟他交往。
古人说的良将大概就是李续宾这样的人,上上下下都夸他好,那是因为他肯卖命,又不在乎自己的得失。李续宾这人勇冠三军谋略过人心肠又好,像这样的人打着灯笼都难找,后面我们会看到他的精彩表演。
湘军的第三个猛人是胡林翼。胡林翼,字润之,湖南益阳人,也是晚清的中兴名臣之一。在湖南的这些名臣中,胡林翼家境是最好的,他的父亲是个探花郎,而他呢,也很早中了进士。可能是因为出身于官二代,胡林翼早期很有些公子哥的派头。让胡林翼改变做人风格的是他的岳父陶澍,陶澍这个人在写道光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到,此人有丞相之才,善于识人。
胡林翼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陶澍不但不责骂他,反而对人说:“林翼这孩子将来是国家栋梁,会为国家鞠躬尽瘁,现在让他放松一下又有何不可呢?”
胡林翼听说这话,一改公子作风,变成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胡林翼不仅有理政才能,也有打仗的智慧,石达开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谁都不服就服胡林翼。
在湘军的这些牛人中,除了曾国藩外,胡林翼可能是对权术最有研究的人。李续宾也因为这个原因在曾国藩面前指责过,说胡林翼这个人待人有血性,但是也有不少的权术。曾国藩说,胡林翼确实喜欢玩弄权术,但他对你是真诚的。曾胡二人真是相得益彰,互相弥补。
最后一个猛人是彭玉麟。人如其名,彭玉麟是一个非常洁身自爱的人,很注重品行和名声。在湘军后期,随着胜利的逼近,军纪也变糟了,贪污腐败的风气在军队里愈演愈烈。彭玉麟自始至终保持着清高的本色,不仅不贪财,连朝廷赏赐给他的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