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伊斯兰教的制度、戒律和教义
穆罕默德这位多神论者受到各种迷信的压迫和困扰,1000种起源于埃及的宗教仪式,全部掺入摩西所坚持的重要戒律,福音的精神在教会夸耀的排场中早已化为泡影。麦加的先知在偏见、策略或爱国心的诱惑之下,试图肯定阿拉伯人的宗教仪式和膜拜天房的习俗。然而穆罕默德本人定下戒律,教导更为简朴和理性的虔诚,祷告、禁食和施舍是每个穆斯林的宗教职责,应该心中常存希望:祈祷会让他接近真主到达半途,禁食会让他被送到真主宫殿的门口,施舍会让他登堂入室。[194]
其一,根据传统的夜行说法,使徒在亲自与真主相会时,已经受命要让他的门徒每天必须做50次祷告。在摩西的劝告之下,请求减轻这难以承受的负担,祷告的次数慢慢减到5次。根本不考虑工作还是娱乐,也不管在什么地点和时间,凡是虔诚的信徒都必须在天亮、正午、午间、黄昏和入夜各进行一次祷告。处在当前宗教热忱颓废的时期,我们在外游历的旅客看到土耳其人和波斯人,深为他们谦恭和专注的精神所感动。洁净是祈祷的钥匙,古代阿拉伯人奉行不渝的净手、净脸和净身仪式。在《古兰经》中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在缺水时可以用沙来替代。无论是坐着、站立还是趴伏在地进行祷告,习俗或权威对所用的词句和姿态都已经律定,但祷词短促而热情,虔诚的行为不会因冗长的仪式而产生厌烦的情绪,而且每一个穆斯林对自己而言都具有教士的身份。那些拒绝使用图像的一神论者,发现有必要让自己的眼光和思想集中在克布拉上面,那是地平线上的一个点,用来限制想象像野马一样四处奔腾。穆罕默德这位先知最早想选择耶路撒冷以满足犹太人的心愿,但最后还是回归了一种更自然的偏爱。无论是阿斯特拉罕、菲兹或德里的各民族,每天都要5次满怀虔诚地把头朝着麦加圣庙的方向。然而为了礼拜真主,任何地点都是同样纯洁,穆斯林认为在街头和在家中祷告完全一样。为了有别于犹太人和基督徒,把每个星期五定为进行公共礼拜活动的日子,民众都到清真寺去集会,阿訇是受人尊敬的长者,走上讲坛开始祷告和布道讲话。但伊斯兰教没有教士,也不奉献牺牲,这种宗教狂热的独立精神用鄙视的眼光看待迷信的神职人员和奴隶。
其二,穆罕默德这位先知,对于自己的教友轻易发誓要禁绝肉食、女色和睡眠,一直抱着批评和不表示赞同的态度。他对自愿悔罪的苦行僧[195],也厌恶他们过着苦难生活和追求虚名,因而坚决表示不容许这些僧侣加入他的宗教。[196]然而他却规定每年有30天的斋期,当成净化灵魂和压制肉欲的纪律,能够顺从真主的要求,对他的信徒是有益的训练,应该人人遵守奉行不渝。斋月期间从日出到日落,穆斯林全都不吃不喝、不近女色、不可沐浴、不用香料,放弃一切可以恢复体力的营养物品,隔绝一切能够满足感官的愉悦娱乐。随着阴历的变化和轮转,斋月交替出现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天。受着折磨的教徒口渴难忍但不能进滴水,必定热切期盼枯干而酷暑的一天赶快结束。禁绝酒类适用于某些阶级的僧侣或隐士,只有穆罕默德的戒律才使戒酒成为极其普遍的法令。在他的命令之下,全世界有相当多的人类,戒绝那危险却有益于身体的饮料。这种痛苦的限制常为放纵无度的人打破,也为装模作样的伪君子所逃避,但是推行这些禁令的执法者,不会用饮酒来诱骗教徒,因为会受到纵容口腹之欲的指控。
其三,穆斯林的恻隐之心及于所有的动物,《古兰经》一再教导要帮助贫苦和不幸的人,这些不算是善行,而是严格要求不可推卸的责任。穆罕默德或许是唯一为慈善行为划分明确界限的立法者,标准可能因财产的多寡和性质而有所不同,包括的内容是钱财、谷物、牛只、果实或商品。但一个穆斯林在把岁入的十分之一捐献出来之前,便没有尽到法律所规定的责任。要是他因欺骗和逃避使得良心受到谴责,为了弥补过失必须将原来的比例提高到五分之一。[197]仁慈是正义的基石,我们通常不会伤害那些受到帮助的人,一位先知可以宣示天国和未来的秘密,但是有关道德的原则,他只能重复内心所受到的教训。
伊斯兰教靠着奖励和惩罚来维系两大信念和四项职责,穆斯林的信仰始终专注于最后审判和世界末日。先知并未肯定说明最后的灾难何时来临,只是含糊提到宇宙解体的预兆,到那时无论天上地下所有的生命全部毁灭,万物回归到原始的混沌状态。新的世界在一阵号角声中再度呈现,天使、精灵和人类从死中复活,人的灵魂重新与肉体结合。复活的理论最早是埃及人提出[198],他们制作木乃伊和建造金字塔,要在3000年的时间中为灵魂保有古老的住处,这种企图只适合少数人而且也不可靠。穆罕默德根据合乎哲理的精神,一切依仗造物主的大能,凭着他的一句话,使得毫无气息的泥土重新获得生命,无数不再保留原有形式或实质的原子开始聚合。[199]灵魂的中间状态很难表达清楚,有人坚信灵魂具有非物质的特性,很难理解在没有感觉器官时,究竟如何思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