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道和被驱逐的始末(609—622 A.D.)
穆罕默德最早和最难说服的对象[202],是他的妻室、仆从、门生和朋友。[203]对他们而言,他是个具有弱点的凡人而且为大家所熟悉,现在他要向他们表明自己是一个先知。然而,卡蒂嘉相信丈夫的话并以此为荣;顺从而又重视感情的扎伊德只想获得自由;享有盛名的阿里是阿布·塔勒布的儿子,用青年英雄的气概拥护堂兄的意志;阿布·伯克尔以财富、谦恭和诚实,注定继承先知的宗教。经过穆罕默德的开导,麦加10位最有声望的市民私下接受伊斯兰教的教诲。他们屈服在理性和热情的呼声之下,学会背诵最基本的教义:“世上只有一位真主,穆罕默德是他的使徒。”他们的信仰使得他们即使在穆罕默德活着时,也已获得财富与荣誉、军队的指挥权和王国的统治权,作为他们应得的奖赏。他默默地用3年时间完成使命的第一批成果,使14个人改信他的宗教。等到第4年,他便运用先知的身份,决心向他的家族表达出神的信念。据说他筹备一次宴会,只有一头羔羊和一碗牛奶,要让哈希姆家族40位客人享用。穆罕默德对与会人员说道:
朋友们、亲人们,我向各位奉献最珍贵的礼物,也只有我能将这个世界和未来世界的财富送给你们。真主命令我把各位召来为他服务,你们之中有谁愿意分担我的责任?又有谁愿意做我的伙伴和副手?[204]
没有人回答,惊愕、疑惧和鄙视的沉默,终于被一名不满14岁的少年打破,阿里在不耐烦的状况下鼓起勇气说道:“啊!先知!你要的人就是我,不论是谁要是胆敢反对你,我就会打掉他的牙齿、挖出他的眼睛、砍断他的双脚、撕开他的肚皮。啊!先知!我要做你的副手好看住他们!”穆罕默德非常高兴地接受他的请求,当时还有人用嘲讽的口吻要阿布·塔勒布尊重他儿子高高在上的地位。阿里的父亲用庄严的口吻规劝他的侄子,要他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企图。无所畏惧的狂热分子对他的叔父和恩人说道:“就算你有这样大的能力,可以把太阳放在我的右手,月亮放在我的左手,也无法让我改变心意。”
他坚持10年的时间来进行传教的工作。而他在东方和西方推广的宗教,在麦加城内只获得缓慢而艰辛的发展。然而穆罕默德乐于见到,处在幼年时期的一神教正在日益茁壮强大。会众把他尊为先知,穆罕默德也就及时向他们灌输《古兰经》精神粮食。据称在他传教的第七年,门徒中有83名男子和18名妇女退到埃塞俄比亚。由于他的叔父哈姆扎和凶狠而又固执的欧麦尔及时皈依,使得教派的实力大增,欧麦尔原来要摧毁伊斯兰教,现在却尽全力为宗教的事业奋斗不懈。穆罕默德的善行不仅仅限于古莱西部落,或是麦加的周边地区,在举行庄严典礼的节庆和朝圣客云集的日子,他常去天房找每个部落的外乡人谈话,不论是在私下的闲聊还是公开的演说中,他始终规劝大家要信仰和崇拜唯一的真神。他意识到自己掌握了真理以及现存的弱点,强调信仰自由和反对宗教暴力。[205]但他呼吁阿拉伯人要醒悟悔改,让他们记住古代的阿德人和萨穆德人,神的正义使这些偶像崇拜者遭到绝灭的命运。[206]
麦加的人民基于迷信和猜忌,拒不相信穆罕默德的宗教。城市里年高德劭的人士以及先知的叔伯,对于妄想改革家园的孤儿表示厌恶和不齿。穆罕默德在天房发表虔诚的演说,阿布·塔勒布的回答是大声高呼:“市民和朝圣客们!不要理会这个邪恶的魔鬼,别听他亵渎神明的呓语,我们崇拜阿尔·拉塔和阿尔·乌扎哈的信心绝不改变。”然而穆罕默德身为阿卜杜勒的儿子,仍旧获得这位年迈酋长的宠爱,他尽力保护侄子的名声和安全,免予古莱西人的攻击,因为他们对哈希姆家族的崇高地位,一直怀有嫉妒的心理。他们把私人的怨恨涂上一层宗教色彩,认为在约伯的时代,亵渎神圣的罪行受到阿拉伯行政官员的惩罚[207],现在穆罕默德犯下滔天大罪,竟然抛弃和拒绝全民族信奉的神明。然而麦加的宗教政策极其衰弱无力,古莱西人的领导阶层并没有将他当罪犯控诉,却迫得采取规劝或武力解决的办法。他们不断向阿布·塔勒布发出谴责或威胁的说辞:
你的侄子羞辱我们的宗教,公然责怪我们的祖先愚昧无知,你要马上让他住口,以免在本城引发动乱和争论。如果他仍旧执迷不悟,我们要对他和他的追随者进行武力制裁,到时你要为本市的流血惨剧负责。
阿布·塔勒布的权势和审慎的作为,避免因宗教的派系之争而产生暴力行动,最无能和胆怯的门徒全都退到埃塞俄比亚,先知本人也藏身到市镇和乡村那些有力量保护他的地方。穆罕默德这时还得到家族的支持,因此古莱西部落其余人员对哈希姆家族的子弟采取联合抵制的行动,不再与他们通商买卖,拒绝与他们通婚联姻,用势不两立的敌对态度,迫使他们交出穆罕默德,以伸张神的正义。敕令挂在天房让全族每个人都看到,古莱西人还派遣使者到阿非利加的腹地去追踪穆斯林的逃亡人员,同时包围先知和他那些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切断他们的水源,运用伤害和侮辱的手段使双方的仇恨更为加深。双方签订不稳的停战协定,暂时恢复表面的和平。阿布·塔勒布逝世加上失去忠诚而宽厚的卡蒂嘉,破坏了穆罕默德家居生活的安适和快乐,等于把他抛弃给敌人任凭对方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