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九章 维多利亚省
1864年12月23日。
在北半球,12月的天气已是天寒地冻、干冷难耐、一派凄凉,可是在南半球的澳洲大陆,正如炎热的6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现在正是进入夏季的第二天,因为太阳在21日进入摩羯宫,从这天后它每天在地平线的时间渐渐减少。这样一来,哥尼纳凡的第二次远征只能是在一年中最炎热的天气下进行。
在这一带太平洋上,英国各领地通称为澳洲,它包括新荷兰、塔斯马尼亚、新西兰和周边若干岛屿。至于澳大利亚大陆本身则被划分成若干个大小不等的殖民地,各殖民地间的贫富差异悬殊很大。各殖民区间的界线都是成直线的。当初,英国人没有以地形、河流、气候和种族来划分,而是随意划出的这些界线,所以殖民地都是长方块,一块挨着一块,彼此嵌合,如同镶嵌的方格。直线和直角都是几何家们的把戏,而非地理学家的手法。唯有海岸线迂回曲折,显示出如此生动可爱,参差不齐的大自然,这才是真正美。
这种直线的区域划分形成棋盘式的格局,令巴加内尔啼笑皆非。如果澳大利亚属于法兰西的话,法国的地理学家绝不会将它规划成这呆板的模样。
澳洲大陆划分为6个殖民地,分别是新南威尔士,州府悉尼;昆士兰,州府布利斯班;维多利亚,省会墨尔本;南澳,州府阿德莱德;西澳,州府珀斯;北澳,暂未建州府。来澳洲定居的移民,一般傍海而居。很少有胆大的人冒险进内陆200英里远的地方去活动。澳洲腹地面积是整个欧洲的三分之二,人们对它还十分陌生。幸亏37度线不穿过这些广袤无人的区域,有不少科学家曾进腹地探险,结果是有去无回。哥尼纳凡是不会到那些地方去冒险的。他们所要走的是澳大利亚南部地区,它包括阿德莱德很狭小的一部分,整个维多利亚省和新南威尔士的那个倒置三角形的尖端。
再说,从百奴依角到维多利亚省边境,不到62英里,两天可以走完,艾尔顿建议第二天晚上就在维多利亚省最西边的阿普斯利城过宿。
任何人开始旅行时,总会兴致勃勃,鞍上人精神,鞍下马活跃。人精神是好事,马活跃却要控制点儿。要想长途跋涉,必须惜马步才行。因而大家决定每天平均只走25英里到30英里的路程。
更何况,马走得快,牛走得慢,马步必须配合牛步。牛车笨重,行驶缓慢。这大车,连同车上的人及食粮用具,是旅行队核心的核心,骑马的男士必须围绕在牛车左右,缓辔而行,为这一移动的堡垒保驾护航。车和马行走的次序没有特殊规定,前前后后可以随便走,爱好涉猎的人还可以跑跑旷野,善于交际的人可与女客们聊聊天,爱好哲学的人可走在一起辩辩哲理,巴加内尔是样样在行,忙得不亦乐乎。
阿德莱德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放眼望去,一片光秃秃的荒凉丘陵,澳大利亚人称这片漫长的荒地为“草养区”。时而可见一片片草地,上面灌木丛生,这些多刺的灌木带咸味,羊特爱吃。荒原几十英里以内,全是这种灌木丛。到处可以看到一些“猪面羊”——新荷兰特产的一种猪头羊身的羊,在一排排电线杆子中间吃草,这些电线杆是才竖不久的,由阿德莱德通往沿海各地。
到这时,这片平原酷似阿根廷潘帕斯的那带单调的旷野。平原上同样是芳草绿茵,与蓝色的天空仿佛划有一条分界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麦克纳布斯硬说是还在阿根廷走,而巴加内尔告诉他说地形马上就会变化。见他这般自信,大伙儿都期待着有新的景象出现。
下午3时左右,旅行队走进了一片光秃的原野,俗称“蚊原”。巴加内尔发现此地真是名不虚传。这些讨厌的双翅昆虫不停地轰炸一行旅人和牛马,叮得他们无可奈何。好在车上带有几瓶药水,叮了擦一擦就不痛不痒了。巴加内尔因身材高大,特别招蚊子,叮咬得他连连破口大骂。
傍晚,有几处洋槐树构成的篱笆点缀着平原,另外还有几棵白胶树,疏疏落落地。更远处,有一条新压过的辙道,接着是一排排外来树种:橄榄树、柠檬树、青栋树,还有一些护园的栅栏。晚上8点,牛在赶车人鞭子的催促下,加快了步子,一行人到达了红胶站。
这红胶站地方不大,但哥尼纳凡一行却在这里受到了热情的招待。这些荒僻地区的人都很好客。在澳洲的移民区旅行,总会遇上这样的好人。
翌日,天一亮,艾尔顿又驾起牛车,他计划当晚赶到维多利亚州境内。地面渐渐变得高低不平了,小山蜿蜒起伏,一眼望不到尽头。红色的细沙覆盖着山顶,宛如一面被风吹皱了的红旗覆盖在平地上。几棵直干白皮的杉树枝叶扶疏,点缀着大片大片肥沃的草场。草原上的袋鼠成群结队,个个欢蹦乱跳,无比可爱。草原的后面荆棘丛生,矮小的橡胶树漫山遍野。接着树丛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挺拔的乔木,开始呈现出澳洲森林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