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寺的杉树渐渐转为烤焦似的赭黑。碰到晴空万里的日子,风吹云动的天边可以望见山势陡峻的山峰,还有山壁上露出的一道道白色条纹。日复一日,时间追着宗助夫妇,把他们赶向寒冷的季节。每天早晨,门外必定传来的纳豆叫卖声,令人联想到瓦上结霜的景象。宗助总是躺在棉被里一面听着叫卖一面感叹:“冬天又来了。”从年底到开春这段时间,阿米整天都在厨房里担忧,希望今年不要像去年那么冷,别又冻住了水龙头才好。每天晚上,夫妻俩始终躲在暖桌下取暖,一步也不肯离开,两人都觉得广岛和福冈的冬天着实暖和,真是令人好生羡慕。

“我们简直就跟前面的本多家差不多了。”阿米笑着说。她所说的“前面的本多家”,是指住在附近的一对老夫妇,也跟宗助家一样,租了坂井的房子。本多家雇了一个小女佣,每天从早到晚家里十分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阿米独自坐在起居室里做针线的时候,偶尔会听到有人呼唤:“老头子!”那是本多家老太太叫她丈夫的声音。阿米也曾在门口碰到她,向她客气地问候几句,老太太会对阿米说:“有空到我家来坐坐吧。”但阿米一次也没去过,对方也没到宗助家来过。所以宗助夫妇对本多家的讯息所知甚少,只从附近做生意的小贩嘴里听说,本多家有个独生子,在朝鲜的统监府(1) 之类的衙门担任高官,每个月都会给父母寄来生活费,所以老夫妇才过得那么无忧无虑。

“那老头还在莳花弄草吗?”

“天气渐渐冷了,大概不弄了吧。他们家回廊下面排满了花盆呢。”接着,宗助与妻子的话题从前面的邻居转向房东家。在他们看来,房东家跟本多家是完全相反的类型,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房东家更热闹的家庭了。最近因为院里的草木都枯了,房东家那群小孩也不再跑到山崖上笑闹,但每天到了晚上,还是会传来阵阵琴声。有时不知是女佣还是什么人在厨房高声谈笑,连在宗助家的起居室都能听到。

“那家伙到底是做什么的?”宗助问。到现在为止,这问题他已不知问过阿米多少次了。

“什么都不做,整天游手好闲吧?因为手里有房地产嘛。”阿米说。这答案她也不知已向宗助说过多少回了。

宗助没再继续多问坂井家的事。自从他休学以来,每次看到左右逢源又沾沾自喜的家伙,心里就会升起“走着瞧吧”的感觉。之后过了一段时日,那种感觉又变化成单纯的厌恶。但是最近一两年,宗助对这种自己跟他人之间的差异早已毫不在意。他觉得自己有自己的宿命,别人也有别人的运途,两者原本就不是同一种类型,除了彼此都是人类,同时也都活在这个世界上之外,毫无任何交集或利害关系。虽说平常聊天的时候,宗助也会顺便问问“那人是干什么的”之类的问题,但是在他开口之前,已先觉得花费口舌打听这种事实在太多余了。阿米呢,基本上也跟宗助抱同样的想法。不过阿米今晚倒是难得地说了很多,什么“房东坂井看起来大概四十岁,脸上没留胡子”啦,“弹钢琴的是房东家的大女儿,今年十二三岁”啦,还有“别人家小孩到房东家去玩,也不让他们荡秋千”等。

“为什么不让别人家小孩荡秋千?”

“还不是因为小气,那样秋千比较容易坏掉呀。”

宗助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么吝啬的房东听到宗助报告屋顶漏水了,却马上找了瓦匠来修补,听说院墙烂掉的消息后,也很快就找来园丁整修,这不是很矛盾吗?这天晚上,宗助既没梦到本多家的花盆,也没梦到坂井家的秋千。十点半上床之后,他立刻发出鼾声,好像已经历尽千辛万苦似的。阿米则不时地睁开眼睛,打量昏暗的室内。她最近脑袋不太舒服,常为了晚上睡不着而烦恼。寝室凹间的地板上放着一盏昏暗的小灯。他们夫妇晚上有个习惯,睡着之后仍然点着灯,总是先捻细灯芯,之后再把油灯放在凹间里。

阿米有点心神不宁地不断移动枕头的位置,每次移动时,压在身体下方的肩胛骨也在被褥上擦来擦去,辗转反侧半天之后,她干脆采取俯卧的睡姿,用两肘撑起身子,瞪着丈夫看了一会儿,才坐了起来,把搭在棉被脚边的日常和服披在睡衣上面,然后端起凹间的油灯。

“喂!我说,你呀!”阿米走到宗助枕畔俯身呼唤着。丈夫的鼾声这时已经停了,但还是睡得很沉,不断发出均匀的呼吸声。阿米重新站起来,端着油灯拉开纸门,走进起居室,漫不经心地举灯打量昏暗的室内,衣橱的门环闪出微弱的光芒。穿过起居室之后,隔壁就是熏得发黑的厨房,只见下半边钉着木板的纸门上方泛着白光。阿米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伫立半晌,这才伸出右手,静悄悄地拉开女佣房的纸门,举起油灯朝室内张望一番。女佣蜷着身子缩在看不清颜色与条纹的棉被里,那身影看起来就像一只土拨鼠。阿米又朝左侧的六畳榻榻米大的房间瞧了一眼,屋里空荡荡的,显得十分冷清,那座梳妆台的镜面在深夜看来非常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