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七 · 姑 妄 听 之 三
题解
《阅微草堂笔记》对讲学家的批评比比皆是,散见于各卷的琐屑故事中。如果说以往批评属于零敲碎打,那么,本卷中就有了集中火力的一次讨伐。所谓讲学家,是指那些职业的理学教育家,从北宋开始到清代,一直有这样一个人群,以圣贤自居,宣扬理学。纪昀历来痛恨讲学家,他认为这些人歪曲了儒学经典的原意,同时,更为可憎的是,这些人借宣扬儒学播扬自己的名声。纪昀无法容忍他们对儒学的篡改,批评他们总是“崖岸太峻”,动不动以不情之理责人,而且“责人无已时”;他们虚伪,道貌岸然却内心肮脏,没有真才实学却喜欢标榜门户。纪昀激烈抨击讲学家只是一味空谈,不研究治国理政的可行性策略,不探求抵御灾难的实际方案;他们只是耍弄伎俩,大谈那些根本不可能实施的学说,让人无法试验、不敢试验,在他们的高谈阔论之下,包藏着不可叵测的祸心。毫无疑问,纪昀是正统思想的代言人,是封建统治思想的崇拜和推行者,正统儒学思想则是他的精神主体,他借狐鬼故事不止一次地强调,四书五经由世代宿儒胡乱转注,以讹传讹,此类书不能读,他主张子弟读真“圣贤”书。众所周知,儒学精神的核心是“爱人”,人性的主体是人的欲望,而儒家从未断然否定过人的正当欲望,只是要求人们必须在正义和道德原则下满足欲望,儒教宣扬的道理与人之常情基本一致,因而,处处捍卫儒学经典真意的纪昀,他本人的说理叙事都比较接近人们真实的伦理生活。同时,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过正统教育的下层百姓,纪昀又显得比较宽容,这些人只要本性善良,懂得孝道,即使是其他方面有瑕疵,甚至做过坏事,纪昀也能原谅。
族侄竹汀言:文安有佣工古北口外者,久无音问。其父母值岁荒,亦就食口外,且觅子,亦久无音问。后乃有人见之泰山下。言昔至密云东北,日已暮,风雪并作。遥见山谷有灯光,漫往投止。至则土屋数楹,围以秫篱,有老妪应门,问其里贯,入以告。又遣问姓名年岁,并问:“曾有子出口否?子何名?年几何岁?”具以实对。忽有女子整衣出,延入上坐,拜而侍立;促老妪督婢治酒肴,意甚亲昵。莫测其由,起而固诘。则失声伏地曰:“儿不敢欺翁姑。儿狐女也,尝与翁姑之子为夫妇。本出相悦,无相媚意。不虞其爱恋过度,竟以瘵亡。心恒愧悔,故誓不别适,依其墓以居。今无意与翁姑遇,幸勿他往,儿尚能养翁姑。”初甚骇怖,既而见其意真切,相持涕泣,留共居。狐女奉事无不至,转胜于有子。如是六七年,狐女忽遣老妪市一棺,且具锸畚。怪问其故,欣然曰:“翁姑宜贺儿。儿奉事翁姑,自追念逝者,聊尽寸心耳,不期感动土神,闻于岳帝。岳帝悯之,许不待丹成,解形证果。今以遗蜕合窆,表同穴意也。”引至侧室,果一黑狐卧榻上,毛光如漆;举之轻如叶,扣之乃作金石声。信其真仙矣。葬事毕,又启曰:“今隶碧霞元君为女官,当往泰山。请共往。”故相偕至此,僦屋与土人杂居。狐女惟不使人见形,其供养仍如初也。后不知其所终。此与前所记狐女略相近,然彼有所为而为,故仅得逭诛;此无所为而为,故竟能成道。天上无不忠不孝之神仙,斯言谅哉。
注释
逭(huàn)诛:逃避诛罚。
译文
堂侄竹汀说:文安县有个人到古北口外当雇工,久无音信。他的父母因为年成不好,也到口外谋生,同时寻找儿子,去后也久无音信。后来有人在泰山下见到了老两口。他们说当初到密云县东北时,天色已晚,风雪交加。远远看见山谷里有灯光,就投奔过去。到了跟前,看到几间土房,围着高粱秸杆的篱笆,有个老妈子出来,问了他们的籍贯乡里,进去通告。老妈子又出来问姓名年龄,并问道:“有没有儿子到口外?儿子叫什么?多大了?”老两口都照实说了。忽然有个女子衣履整齐迎了出来,请老两口坐上座,拜见之后,侍立一旁;叫老妈子催促婢女准备酒菜,态度很亲热。老两口不知是怎么回事,站起来再三追问。女子失声痛哭,趴在地上说:“我不敢骗公婆。我是狐女,曾和您的儿子结为夫妻。我本来出于爱慕,没有媚惑他的意思。没想到他爱恋我过度,竟然因为精气枯竭得痨病死了。我心里时常悔恨,所以发誓不再嫁,就在他的墓旁住着。如今无意间遇见了公婆,希望不要到别处了,我还能赡养公婆。”老两口开始时害怕极了,后来见她情真意切,相互拉着手哭了一场,留了下来。狐女侍奉公婆无所不至,反而胜过儿子。这么过了六七年,狐女忽然打发老妈子去买了一副棺材,而且准备铁锹簸箕之类。老两口奇怪地问她这是干什么,狐女高兴地说:“公婆应该祝贺我。我侍奉公婆,不过是为追念死去的丈夫,尽尽我的心意,不料却感动了土神,报告了东岳帝。东岳帝同情我,准许我不等我修炼丹药成功,就能脱形成正果。如今要把我的遗蜕和丈夫合葬在一起,表示死则同穴的意思。”说罢把老两口带到旁边的屋子里,果然有一只黑色狐狸躺在榻上,毛色如黑漆;举起来轻得像树叶,一敲却发出噹噹的响声。这才相信她是真仙。安葬完毕,她又对公婆说:“如今我隶属碧霞元君为女官,应该到泰山去。请公婆和我一起走。”于是一起到了泰山,租了房子和当地人杂居在一块儿。狐女只是不叫人看见她的形体,奉养公婆还像以前一样。后来就不知他们怎样了。这个故事和前面所记叙的狐女大致相同,不过前一个狐女是为了自己的目的供养婆婆,所以仅仅免于天诛;这个狐女不是有所求而侍候公婆,所以能修炼成仙。天上没有不忠不孝的神仙,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