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韩孟诗派
与元白诗派双峰对峙,二水分流,同时体现中唐诗歌“大变”实绩的是韩孟诗派,这一诗派以奇险为主要特征。
韩孟诗派是怎样形成的呢?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初盛唐以来,像六朝那样由世袭的高门士族掌握高层政权的现象逐渐减少。由于科举制的稳固,寒族地主阶层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但新的士庶差别尚未消除,唐代的门荫制还在不断滋生新的士族,高官的子弟仍然比庶民子弟享有更多的入仕的特权。因而与科举制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韩愈以孔孟之道为思想武器,从政治、哲学、文学等各方面对门阀士族发起了攻击。他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以贵役贱、士庶有别的现象,要求恢复“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的周汉之道,实现对整个地主阶级的博爱和一视同仁,提出划分君子小人的标准不是门阀等第,而是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应当由科举出身的德才兼备者来担任治国平天下的重任。这种理论反映了广大中小地主要求凭道德修养和学问才能挤进卿相行列的政治愿望。而他自己的诗文也大多是为许多落魄的寒士们大发不平之鸣。当时围绕在韩愈周围的主要是一大群科场失意的寒族文人。韩愈之所以能成为他们政治和文学上的领袖,正因为他的儒道反映了这批人的政治要求。
韩愈的理论在中国儒学从偏重训诂辨义转向性理之说的重大转变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他从消除士庶界限并扩大封建阶级统治基础的目的出发,给了儒道以新的解释,反映了广大中小地主的世界观和政治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他的古文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前提,也是他变革诗风的思想基础。
韩孟诗派的艺术特点非常鲜明。这一诗派以韩愈为首,代表人物有孟郊、贾岛、卢全、李贺等。他们的诗歌虽然也有一部分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但更多的是为自己穷愁潦倒的遭遇大声疾呼,鸣其不平,愤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由于生活圈子狭小,生活趣味贫乏,他们失去了盛唐诗人的浪漫幻想和开朗心情。愤世嫉俗、褊狭狷介成为这些人的共性。激烈的科场竞争又造成了当时“轻寻常”的“时俗”和“力行险怪取贵仕”的风尚。因此追求新奇的表现手法,崇尚奇峭险怪、生涩奥衍的审美趣味,善于驰骋想象,在构思、命意上痛下功夫,在遣字造句上好难争险,就成为他们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当然由于每人个性不同,他们又各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上书论时事被贬广东阳山。宪宗时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因谏阻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官至吏部侍郎。他主张尊儒排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并倡导古文运动,也是中唐奇险诗派的领袖。他博学多才,气魄较大。诗歌的主要特征是奇而豪,同时具有原道宗经、以才学为诗的倾向。他的诗虽也富于气势充沛、想象奇特等浪漫色彩,但与盛唐诗的浪漫精神大不相同。盛唐诗人充满幻想和热情,心胸宽广,富于自信。而韩愈对自己的估价非常实际,他的努力目标只能是“以学问才力跨越李杜之上”,以长篇铺叙、随物赋形争胜,把经史百家都变成诗料,以奥博出新。这就使他形成了“以古文浑灏溢而为诗”的特点。本来,以文为诗是中唐诗歌普遍存在的倾向,白居易也有以文为诗的作品。韩愈在这方面尤其下功夫,而且与他原道宗经的目的和学问渊博的特点联系在一起,涵咏经史、烹割子集,开出奥衍典雅一派。如《石鼓歌》取材于考古,《谢自然诗》和《原道》一样说话,《赠崔立之》把《庄子·大宗师》“子舆与子桑友”段翻译成了诗歌,《南山诗》连用五十多个“或”字,铺张南山形势险峻,是一首极其堆砌冗长的颂体诗。这些诗大多思想冬烘,佶屈聱牙。但韩愈以文为诗也有成功之作,如《山石》写得很像一篇平铺直叙、文笔简妙的游记: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
芭蕉叶大支子肥〔7〕。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
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8〕?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