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兄弟

向前进出生在一个小镇(名为周禹)的农民家庭,说是农民家庭,因为他父母早期皆务农为生,到了向前进上小学的时候,形势才有所变化。

首先,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南方城市首先被惠及,公路水路运输发达,向前进的父亲得以在种田余暇,和一帮壮劳力(其实也都是农民)升级成为挑夫,帮人从船上车上卸载货物,一天能挣几块实铜钿(也就是打短工,能够不计工分,每天按劳计酬),这种远比种地来钱快而多的营生,大大改善了向家的生活条件。

其次,由于生活条件的好转,自然村的村办小学(一般都是到二年级,有的是到四年级,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只能就近办学,加上师资缺乏,都是民办教师上课)很多被停办,学生都被转入乡镇级小学,很多乡镇小学因此开始扩大规模,或者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或者另行寻觅校址。现在周禹镇中心小学迁址,竟然选中了向前进家后面的一大片农田,其中就有向前进家的农地。这样一来,向前进的父母就不再种地了。

为了弥补这几块农田主人的损失,学校就将食堂承包给了他们。向前进的母亲和其他几个妇女一起,负责起了学校的食堂,早晚为住校的老师准备早午晚饭(早饭是熬一锅稀饭,到街上买点烧饼油条和咸菜;午饭和晚饭要讲究些,要有时令蔬菜和荤菜),中午会更忙碌一些,要为路远的学生蒸饭,烧好几个大锅菜(供学生打菜,老师也要吃)。

当然,向前进父母这种脱产的重要性,在当时并不为很多人所知,甚至很多人都鄙视“挑夫”的行当,认为帮学校做饭也不见得有多光彩。在向前进的同龄人中,大家只羡慕一点,那就是向前进上学“只要几步路”,这简直太幸福了。

在家中,向前进是老大,他还有一个弟弟,叫向上进,比他小两岁,也比他低两级。向前进和向上进兄弟俩性格很不一样,长相也不一样。向前进像他母亲,皮肤白皙,额正脸方,个子也高挑。向上进像他父亲,身材瘦小,脸也没长开,细鼻子细眼睛,眉宇间有一股子戾气。向前进安静懂礼貌,在家是个乖孩子,在学校是个三好学生,深得老师的喜欢。向上进则一点也不上进,在家里和学校都是让人不省心的主。

有个例子是这样的。由于家就在学校旁边。向母要求兄弟俩,屎尿都要憋住,趁课间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赶紧回来撒在自家马桶里(虽然没有了耕地,但还有自留地,长些蔬菜,需要沤肥)。对于母亲的这个命令,向前进是严格执行的,很多次课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都会看见向前进憋红着脸一路小跑地回家,隔了几分钟后又分外轻松地走回学校,有时候嘴里还吃块地瓜;向上进则从来没这么做过,他觉得丢人。

有时候同学们碰到向前进低着头从他们身边冲过,就会取笑他:“向前进,向前进。我们的屎尿多,我们的责任大。”向前进也不恼,只是停下来,用手搔搔后脑,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快步回家,免得尿在身上,或者上课迟到。

此外,因为在学校帮厨,常有那吃剩的饭泔水,向前进的母亲觉得不利用很可惜,就在家养了猪婆,每天中午和放晚学后,将泔水用独轮车运回家喂猪。泔水多且重,向前进每次都是帮着母亲在后面推,而向上进也从来没有帮过手。

同学们有时候也会帮着推一下,但见油腻腻白晃晃的泔水在车上的桶里左摇右晃,散发出馊臭的味道,他们就会扮个鬼脸,从向前进身旁跑开,给他在一旁鼓劲加油。从学校出来,要过一道铁门划拉开的坎。独轮车过去的时候会颠簸一下,溅起几朵泔水花,离向前进因为使劲而红扑扑的脸是如此之近,让他们难免一阵担心。

由于这个“细小人”会帮父母干活,怜见大人,因此,在左邻右舍眼里,向前进从小懂事,以后必有出息;而向上进则是“从小一看,到老一半”,不知道会惹出什么样的事端来。事实上,这些乡公老们的揣测,都说对了一半。因为事情的发展是流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用老眼光看人,那是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七零后出生的人,不管他是身居沿海的南方城市,还是在内陆的大西北,或者是川藏腹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城镇,抑或是农村,都会有类似的一些成长经历。

比如说港台的影响,从录像厅到四大天王;比如说娱乐的影响,从台球厅到街机到老虎机。为了听音乐购置的随身听(WALKMAN),贴在卧室床头的明星海报,以及家境稍好的会穿着耐克鞋(其实不是耐克鞋,只是保暖鞋,白色皮质,里面装有海绵气垫之类,就统称为耐克鞋),骑捷安特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