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宰相,珠玉人生晏殊
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标配,基本是“一团和气,两句歪诗,三斤黄酒,四季衣裳”。所谓“学而优则仕”,所求也不过是宽裕的物质生活和从容的精神世界。而将这两方面生活演绎到几近完美的,莫过于北宋宰相晏殊。
晏殊,字同叔,十五岁的时候应神童试,宋真宗召他跟上千进士同廷应考,结果小晏殊从容镇定,提笔成文。真宗大喜,赐晏殊进士出身。过了两天,又要考诗、赋、论,晏殊拿过题一看,赶紧上奏,说皇上这些题我之前做过,请换另外的题来测试我。真宗被晏殊的才华和真诚打动,非常赞赏他的态度,留他在秘阁继续读书深造,很快升至翰林学士。此后的晏殊仕途虽偶有小波折,总体上平稳坦荡,非普通人所能比。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命运有时候也能影响性格。比如晏殊,他早早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在很多年轻人为功名利禄挤破头时,晏殊已经开启了闲雅自如的人生新高度。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这首《蝶恋花》是婉约词中的名篇,也是晏殊的代表作。
“离愁别恨”这一主题的诗词,通常以忧伤为基调,感伤为线索,悲伤为内核,言语细腻凄婉,读之令人心碎。但晏殊的这首词,“独上高楼”的孤独,“望尽天涯”的落寞,“山长水阔”的襟怀,处处显示出作者深广的气度。其格局之开阔,意境之悠远,苍凉悲壮处升起的雄浑激越之感,实属难得。这固然是晏殊文思巧妙才华使然,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晏殊平淡冲和的性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平乐》
绵绵情思,平生爱慕,都铺叙在一方小巧的信笺上。鸿雁在云端翱翔,鱼儿在水中畅游,暗指“鸿雁传书”“鱼传尺素”均不可实现,所以我满腹的惆怅之情,也不知该如何传递给你。托书不成,下片转而借景抒情。斜晖脉脉,高楼独倚,遥远的群山恰好对着窗前的帘钩,人面桃花不如何处去,唯有门前绿波水,依旧向东流。言虽有尽,但韵味无穷。
这首小词也是感伤怀人的主题。晏殊用斜阳、红笺、绿波等景物烘托环境,表达心情。心中虽然万千感慨,但也化为柔和的情思,婉转道来。不控诉,不怨恨,语淡情深,含蓄克制。这是晏殊的性格,也是晏殊词作的风格:冲淡平和,清秀稳健。
晏殊少年得志,生活安稳,仕途一帆风顺。太平宰相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含蓄、优雅、清健的词风。读书人最期待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对于晏殊来说,实在容易得很。所以,他不需费力挣扎,不用痛苦纠结,就养成了普通人所不可企及的风雅。
在晏殊的词作里,有哀愁,却没有刻薄的哀嚎;有惆怅,却没有汪洋恣肆的宣泄;有深情,却不是浓烟香软的俚俗。晏殊的词,永远有着一种内敛又独特的美,有一种适度也守礼的矜持。那是身份的约束,也是经历的造就。人淡如菊,说的正是这种风致。而晏殊也用这样的心态看待自然与世界。
春天是这样的——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破阵子·春景》
花红柳绿的春天,万蕊吐芳。梨花白,池苔绿,黄鹂鸣,柳絮轻,邻家姑娘采桑忙。想起昨夜做了个好梦,才知道原来是暗指今天“斗草”赢。虽然只是游戏而已,但还是忍不住开心地笑起来,两颊生花,笑意在唇边荡漾。春天的气息就这样扑面而来,细腻的白描手法,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也充满了质朴和纯洁。
秋天是这样的——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诉衷情》
这首词上片描写的是满满的秋色。重阳时节,金菊与芙蓉争奇斗妍。远处的乡村,秋天的景色如画般美丽,霜叶染成的红树林里,透出稀疏的黄叶。下片起笔三句继续写景色:溪水清澈明净,秋高气爽,长天万里无云,苍茫天地一望无垠,辽阔至极。最后三句,晏殊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登高远眺,在这壮阔的秋天里,看鸿雁飞来,引起对远方亲友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