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东风昨夜(第10/13页)

众人一看,草地上果然有一条重重拖曳的痕迹,似是从西面凉亭假山方向而来。

包拯又道:“这里偏僻黑暗,所以建侯选择了从这里翻墙而入。他本来是要来找晏知府兴师问罪,按照常理,进来后,会立即朝灯火通明的宴会厅方向而去。如果撞见崔员外,也该是在西面方向,怎么会反而往东面园子深处走去呢?”

文彦博接道:“所以一定是有人在东面假山下对崔员外下了手,凶手当时以为崔员外已经死了。那假山也算得上是府衙的一处名胜,常有人来,凶手怕人发现后无法脱身,就将崔员外一路拖到墙根,藏在了花丛后。这样即使有人发现,也是第二天一早的事了,而那时凶手早已离开应天府署,甚至已经离开南京。却不料天不遂人愿,偏偏张建侯翻墙时踩到了崔员外的身子,导致此案提早暴露。”

他是南京通判之子,不看僧面看佛面,康惟一不得不认真听了一回,沉吟问道:“照文公子这般推断,凶手就在今晚的宾客当中了?”

文彦博道:“嗯。凶手大概料不到崔员外中了两刀还没有死,他一定会设法逃之夭夭,或是再次杀人灭口。好在提刑官深谋远虑,已然派楚县尉去保护崔员外。若是提刑官在南京各城门加派人手,将出城人员与今晚宾客名单对照,一定可以顺利缉捕凶手。”

他的话中既有适度的吹捧,又有合理的提示,听起来令人愉悦,康惟一铁板一块的脸色总算缓和了下来,道:“本司正要这么做。”转身走出几步,又回身道:“张建侯,你依然有杀人行凶的嫌疑,没有本司的许可,你不可离开南京城。”

张建侯道:“你这是什么提刑官……”文彦博忙道:“我和包拯愿意联名为张建侯作保,提刑官大可放心。”康惟一听说,这才放心去了。

包拯让张建侯将外衣脱下,交给吏卒作为证物,这才谢道:“多谢彦博和小沈。”沈周和文彦博均笑道:“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忙,不过实话实说而已。”

商丘历史悠久,春秋时就是宋国的国都,虽不及京师开封富丽宏伟,却也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城池:城四面环水,外有外城,内有宫城;外城周十五里四十步,东有两座城门,南称“廷和”,北称“昭仁”;西面也有两座城门,南称“顺城”,北称“回銮”;南有一门,称“崇礼”,另有两座水门;北有一门,称“静安”;内城宫城周围二里三百六十步,大门称“重熙”“颁庆”。虽称宫城,却只是象征性的称号,并没有修建真正的宫殿,里面的大屋中供奉有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圣像。

虽然成为了陪都南京,但商丘城中的许多街道还是按照惯例以某字街命名,譬如城池南北中心大街称礼字街,应天府、府学、文庙等官署机构位于城中心的义字街,宋城县衙位于城西南的例字街,兵马府位于城东南的君字街等。应天书院则位于城外风光秀丽的南湖湖畔。大宋制度,京都天黑时即关闭城门,不得开启。众人回不了书院,便一齐往包府而来。包府位于城西北的习字街,是权贵富人的集中居处,崔良中及范仲淹等都居住在这一带。

习字街和礼字街交界的街角处有一棵老皂角树,高达数十丈,须得三人方能合抱。太祖皇帝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时,曾在此树拴马,马将树干啃伤,伤处居然长成了一个可以容纳一人的大洞,但树木不损,依旧冠盖如云,枝叶繁茂。因而皂角树方圆一带都被视为福地。

路过崔府时,官府正好派人送崔良中回来,大门处人声嘈杂。除了崔良中之侄崔槐和宋城县尉楚宏外,宋城知县吕居简也夹杂在护送的人群当中。吕居简是已故宰相吕蒙正之子,其妹吕茗茗新嫁给了崔槐,因而吕、崔两家算是极亲近的姻亲。

崔良中的女儿崔都兰和侄媳吕茗茗闻声迎了出来。崔都兰生得一张马脸,面色发黄,姿色平常。她对父亲遇刺昏迷一事明显流露出惊愕大于悲伤的神情,只愣在那里,似在神思。倒是纤弱秀气的吕茗茗相当殷勤,抢上前去扶崔良中的担架。

张建侯甚是心急,赶过去问道:“崔员外醒了么?可曾说出凶手的名字?”吕居简应道:“还没有。小哥儿不必烦心,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必将他人言语放在心上?况且小哥儿身旁有几个聪明绝顶又有侠肝义胆的朋友,称得上是大福之人。”

张建侯登时转忧为喜,道:“这位大官人说得太对了,那么我也放心了。但若是崔员外说出了凶手的名字,还是要及时告诉我一声。我替崔员外去教训那坏小子,谁叫他害我也成了杀人疑凶。”吕居简道:“这是自然。”

张建侯这才宽心去追包拯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