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梁台古意(第2/19页)

商丘自古为战略要地,隋唐之后更是因汴河自此经过而得以成为中原枢纽,地理形势至关重要——南控江淮,北临河济,彭城居其左,汴京连于右,形胜联络,足以保障东南,襟喉关陕,为大河南北之要道。此即古所称“四战之地”,当取天下之日,商丘有所必争,及天下既定,而守在商丘,则岌岌焉有必亡之势。昔日安史之乱,名将张巡坚守商丘,以保证唐军运河供给通道畅通。因城池被围日久,守军无粮,曾被迫吃人充饥,城中妇人、男子老弱均被吃食殆尽,所食人口多达二三万。等到最终因无援兵相助而陷落时,商丘几成一座空城。诗人高适曾作祭文道:“寂寂梁苑,悠悠睢水[2],黄蒿连接,白骨填委。思壮志于冥寞,问遗形于荆杞。列祭空城,一悲永矣!”从中亦可以看出经过安史之乱后,商丘遭受到了多么惨重的破坏。

大宋定都开封后,汴河成为京师经济的生命线,每年通过这条河运送往东京的大米多达数百万石,各种物产物资更是不可胜数。商丘不仅因是太祖旧藩而身价倍增,更由于近可屏蔽淮徐、远可南通吴越而成为京师的东南门户,四方舟车之所会,无不以商丘为腰膂之地。

汴河码头一带,集中了不少店铺和露台瓦市,有零售的,有批发的,也有专做中转的。货物有广东珠玉,蜀中清茶,洛下黄酷,安邑之枣,江陵之橘,陈夏之漆,齐鲁之麻,姜桂藁谷,丝帛布缕,鲐鳖鲰鲍,酿盐醯豉,米麦杂粮等,无所不有,不可殚纪。

码头的出口处,则坐着许多人,有杂作挑夫,有经纪行贩,挑着盐担,歪着车子,等在那里出卖劳力,拉几个散活儿。也有唱曲儿的,也有说闲话的,也有做小买卖的。商旅辐辏,冠盖络绎,竟是比商丘城中还要繁华热闹。

包拯等人就地在南门外雇了大车。来到汴河码头时,寇准夫人宋小妹乘坐的大船刚刚通过了排岸司关卡,大约是张建侯昨夜到应天府署大闹了一场后,终于有人出面干预了。船缓缓靠岸,尚未停稳,船舱中钻出一名红衣少女,朝众人挥手大叫道:“这里!包拯,在这里!包拯!”天真活泼,娇憨可爱。

文彦博很是惊讶,问道:“这位小娘子是谁?”张建侯笑道:“是我同胞妹妹张小游。”

既然是张建侯的亲妹,辈分就比包拯低了一辈,她却直呼长辈的名字,也算十分罕见了。文彦博转头去看包拯的反应,却见一向正统的他似并不以此为意,居然还举起手来,向船上回招了一下。

等船夫搭好船板,包令仪带头登船,道:“南京留守包令仪求见寇夫人,请代为通传。”

张小游笑道:“祖姑父可以暂且放下官场上这一套,寇夫人不喜欢这些,她和祖姑姑在船舱中等着见你呢。”包令仪道:“是。”转头命众人先等在船头,自己独自进去船舱。

张建侯一个箭步抢上船来,道:“妹妹,昨晚城中发生了大事,你可错过精彩好戏了。”迫不及待地要将昨晚的事情讲给妹妹听。

包拯刚刚一脚踏上船板,便仿若遭受雷击一般缩了回来,迟疑着站在那里。

跟在他后面的文彦博很是奇怪,问道:“你怎么了?”包拯道:“唔,我……”

张小游将兄长一把推开,抢过来拉住包拯的手,笑道:“我姑父怕水。”

原来包拯十来岁时曾不小心掉进了家乡庐州的河里,差点溺死,救他的居然是比他小许多的侄女张小游。事后包拯大病一场,原本白皙的脸色也变成了现在这副深红得发黑的样子,从那以后他多少有些畏水。文彦博听说一向刚拗的包拯居然怕水,惊异之余,不由得转过头去,与沈周相视会心一笑。

上得船来,站在船头等了一会儿,便有仆人出来,引着几人来到寇准灵柩前拜祭。包令仪又将众人一一引见给寇夫人宋小妹。

宋小妹四十余岁的样子,一身衰服,愈发显得面容清癯。她一个娇弱妇人,膝下无子无女,却要在丈夫故后将灵柩万里迢迢运回故里,可谓十分不容易。但她的哀戚并不浓重,言谈举止间显出一股从容的大家风度。她礼数周全,甚是客气,对每个人都一一道谢行礼,到包拯面前时,特意多问了一句:“你就是小游从河里救上来的包拯?”

包拯道:“是,让夫人见笑了。”料想宋小妹既然连这件事都知道,想必张小游与她一路相伴,甚是亲密,讲了不少自己的事情,不由得颇为窘迫。幸好宋小妹只问了这一句话,便转了话题。

祭拜完毕,包令仪招手叫过包拯,道:“寇夫人雇佣的大船有些毛病,要停在码头进行修补,怕是要花费一些时日。船上空间狭小,生活多有不便,我已经邀请了寇夫人到我们家暂住。你这就和建侯、小游先赶回家去准备,我和寇夫人还有你母亲随后就到。今晚在家里设个简单的晚宴,为寇夫人接风洗尘。嗯,你要是愿意,把沈周和彦博也一并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