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第7/12页)
汪精卫最初相中了鼓楼西大街上的一段矮墙,用这段矮墙做掩护,可以在墙后向大街上投掷炸弹。但此时鼓楼西大街正在扩修,无论白天黑夜都是人来人往,人多眼杂,不利于埋伏,因此汪精卫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
又观察了几天后,汪精卫发现载沣每天上朝时,都会经过甘水桥胡同和鸦儿胡同交会处的一座小石桥。这座小石桥由三条石板筑成,因此被附近的居民唤作石板桥。石板桥下有一条小水沟流过,平时干涸,大雨过后才会有水流。石板桥附近屋少人稀,桥下干涸可以埋设炸弹,附近另有一条阴沟可以藏身,是非常适合动手的地点。
回到守真照相馆后,汪精卫和其他暗杀团成员经过商议,决定将炸弹埋在石板桥下,再拉出一根引爆的电线到北边的阴沟里,等载沣乘坐的马车从石板桥上经过时,躲在阴沟里的人摁下电钮,便可将载沣炸成肉泥。
“炸弹的爆破力不够,”喻培伦看了一眼放在角落里的装有炸弹的皮箱,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恐怕只能炸断石板桥,炸不毁马车。”
“那就再多弄些炸药来,制造一个威力更大的炸弹。”汪精卫说道。
喻培伦比划了两根手指头,说道:“依我估算,要想连桥带车一起炸毁,至少还需要二十斤的炸药,另外还需要一套引爆装置。”
喻培伦提出的要求,汪精卫全部满足。他发电报通知身在日本的同盟会成员,购买了炸药和引爆装置,通过远洋轮船运到天津,他亲自去接货,并在郑毓秀的帮助下,偷偷运入北京城,运到了守真照相馆。
喻培伦已经到骡马市大街的鸿泰永铁铺打造了一个大铁罐。炸药和引爆装置一运到,喻培伦如获至宝,立刻钻进暗室,将之前那个炸弹里的炸药小心翼翼地取出,连同新运来的二十斤炸药,一并填装进大铁罐里,又安上了引爆装置,精心制成了一个威力巨大的巨型炸弹。
当晚,汪精卫组织暗杀团的所有成员开会,确定了此次刺杀行动的分工:喻培伦和黄复生负责埋设炸弹,陈璧君负责往来联络,罗世勋和黎仲实继续充当照相馆的馆主和照相师,应付出入照相馆的客人,而汪精卫自己,则负责躲在石板桥北边的阴沟里,在载沣经过石板桥时引爆炸弹!
“炸弹埋设好后,你们就立刻离京,一刻也不要耽搁。”汪精卫说道,“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了。”
载沣每日上朝都有众多亲兵和警卫随行,一旦引爆炸弹,负责引爆的人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汪精卫的这番安排,已经表明了他赴死的决心。
会议结束后,汪精卫留住了陈璧君。
“马上就要干大事了,我已经不打算再活下去,”汪精卫试图劝说陈璧君,“我希望你能认真地考虑,现在还来得及退出,你可以回到家中,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陈璧君是暗杀团中唯一的女子,而且还不满十九岁,正是花季年华,汪精卫不希望她被牵扯进这场刺杀。
然而陈璧君却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她加入暗杀团潜入北京城,不是为了刺杀摄政王载沣,也不是为了谋刺某位满清要员,而是为了眼前这个男人。刺杀在即,有些话不说出口,恐怕这辈子就没有机会了。陈璧君再次向汪精卫表达了爱意,并坚定地说道:“这件事必须我们一起干,你如果死了,我就陪你一起死!不过——”她的语气忽然温柔下来,“万一我们两人都活了下来,我愿意把我的一切都献给你,那时我希望能做你的妻子,你能答应我吗?”
陈璧君千里相随,她心中的情意,汪精卫早已知道。此时此境,汪精卫心里不禁大为感动,说道:“如果我们都活了下来,那就是天意。天意不可违,我自然愿意做你的丈夫。”
简单的对话,两人就此情意相融,在刺杀载沣之前,相互许下了终身。
宣统二年汉历二月二十三日深夜。
鸦儿胡同内,两道黑影一前一后,缓步前行。
行至鸦儿胡同的中段,前面那人停下脚步,接过后面那人手中的东西,两人继续向胡同的西段走去。
这两人便是黄复生和喻培伦,因手中的大铁罐重达数十斤,两人只好各提一阵,很是花了一番工夫,才来到了石板桥下。
这已是两人第三次深更半夜来到石板桥下了。
二十一日的后半夜,两人第一次悄悄来到石板桥下,准备在干涸的水沟里挖出一个用来埋设炸弹的坑。挖坑难免会发出声响,因此两人尽可能地放缓了动作,使声响不那么刺耳,并且挖一阵便停下来,探出头去观察四周,确定四下里没有动静后,再继续挖。挖好坑后,两人便回到了守真照相馆。
二十二日的后半夜,两人提着大铁罐来到了石板桥下。两人将铁罐放入坑内,铺上了一层泥土,然后将引爆的电线拉向北边的阴沟。然而让两人颇为沮丧的是,电线竟然短了一些,拉不到阴沟的位置。这一意外状况的出现,迫使两人只好把大铁罐又挖了出来,沿着原路提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