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扑朔迷离的枪击案(第2/3页)
子弹射穿死者的头盖骨之后,先撞进了小脑,然后又在小脑内向左侧回弹了一段距离,这样的脑创伤让被害人当场死亡。由于受创的是小脑,而小脑主要负责人体的平衡,是管理人方向感的重要器官,因此死者可能中枪后就直接倒地,没有做出其他多余的挣扎或移动动作。这种近距离的枪击让警方排除了意外射击致死的猜测,显然被害人是被凶手预谋杀死的。
此时,其他警员已经找到了“金胡子”的行踪,警方以涉嫌走私毒品为由将他带到了警局。在审讯中,“金胡子”表示案发当天他只是从巴顿大街经过,当时他听到了一声枪响,一个人急匆匆地上了车,随后他又看到有人躺在了街边的空地上,附近有人出门查看,他就让那个人报了警。
警方并不相信“金胡子”所叙述的案发经过,他们决定给他测谎。警方准备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你有没有杀害‘胖老爹’?”第二个是“你知不知道杀死‘胖老爹’的人是谁?或者他的绰号是什么?”警方一开始以为测谎结果能够给他们带来惊喜,但测试的结果仅仅能证明“金胡子”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没有讲实话,这样的结果让警方十分懊恼。
就在这个时候,警方又收到了新的线报,有目击者称杀害休的人是一个叫比利的人。得到这个消息以后,警方决定继续给“金胡子”施压,他们利用新的线报将“金胡子”逼到角落里,试图让他不得不回答休的死是否与比利有关,“金胡子”虽然承认比利是他的手下,但他坚持表示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也没有看到比利杀害休。
犯罪心理画像专家认为,利用手段将知情者逼进不得不回答问题的死角是警方惯用的刑讯手段,这种手段暴力直接,很多时候都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迅速破案,使用这种手段也成了警方的惯例。但是事实上,在面对一些亡命之徒或者心志坚定的人时,警方的这种手法是很难取得效果的,与其继续与“金胡子”较量,不如去调查其他的目击者。
根据警方提供的三维鸟瞰图,犯罪心理画像专家预测休遇害时应该有许多人都在犯罪现场,这些人正在进行毒品交易,“金胡子”和比利、休待在一起,“金胡子”应该是站在休的面前与他谈话,而比利则站在休的身后左侧,在休毫无警惕心的情况下,比利掏枪射杀了休。由于案发现场进行交易的都是毒品贩子或者瘾君子,这些人是不可能主动与警方交流或坦白的,但相对于“金胡子”和比利而言,从这些人身上下手更容易得到新的线索。
很快,警方就在犯罪心理画像专家的建议下展开了新一轮的调查。枪击案发生后的第三天,警方给社区内的每一名居民都分发了传单,他们还开通了免费的热线,警方希望社区内的每一名知情人都能够参与到此案的侦破中,匿名提供对警方有用的线索。由于涉及此案的两名嫌疑人(“金胡子”和比利)都与毒品交易有关,所以警方又申请到了搜查比利女友家的搜查令。
搜查行动很快就展开了,但比利女友家早就人去楼空了,警方用撞门器撞开了房门,不过他们并没有在这间房子里发现任何有用的线索。看起来,比利的女友早就得到了消息,她很可能已经将重要证物转移走或者销毁掉了,这让整个案件的调查进展一下子变得缓慢起来。
休遇害的第六天下午,警方在社区内做的工作终于得到了回报,一名目击证人向警方提供了最新、也是最重要的线索。这名目击证人称,案发当天,她亲眼看到休和“金胡子”、比利以及另外一个人走进了那块空地,然后她就听到了一声枪响,最终只有除了休以外的那三个人从那片空地中走了出来。
犯罪心理画像专家对这条线索进行了解读,显然,休是被这三个人预谋杀死的,当时休可能是想出手一些毒品,而“金胡子”和比利则是介绍人,另一名不知姓名的陌生人则是买家,在进行交易的时候,休被比利射杀。犯罪心理画像专家认为,一般情况下,买家是不会冒着杀人的风险去夺取毒品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这名买家的毒瘾非常大,那么他就会继续去那个毒品交易区,警方也就可以在那里抓到他。
当天晚上,缉毒小组就在案发现场抓到了那名买家,但他表示案发当天他和休只是在一起进行交易,当时在场的也只有他和休以及“金胡子”三个人,他虽然听到了枪响,但并没有看到开枪射击的人,所以这名买家表示凶手可能是藏起来开的枪。虽然警方认为这名买家没有讲实话,但他们还是重新查看了三维扫描图,然后在图上查找了可能隐藏凶手的地方——一处灌木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