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曲微茫(第19/23页)
[30] 十竹斋木版水印技术是中国科技生产史上极为宝贵的创造,在世界印刷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始于隋朝,完善于宋,元传入欧洲,明至巅峰,经历了雕版、活字、木版水印等阶段。明代中期以后,戏曲、小说极大繁荣,相应版画插图技术也大为提高,作品中所表现的精工细致、韵味高雅,堪称精美绝伦。在量的方面不但远超过前代,其雕镂工艺的绮丽程度也是后世所不及的。至明代后期,彩色套印法更臻于精美完善的境地。安徽歙县制墨家程君房和方千鲁用彩色套印法刊印《程氏墨苑》《方氏墨谱》,制作精美,相互辉映,成为中国版画史上的杰作。金陵十竹斋胡正言(胡其毅父)更进一步利用所谓“饾版拱花”法,即依色分版、灵活套印的彩色套印法和利用版面凹凸进行压磨使画面拱起的特殊技法,刊印出传世杰作《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至此,木刻版画已不是附属于书籍和文字的插图,而是一跃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作品。十竹斋作品精工富丽,具备众美。兰经居士题十竹斋书画谱小引中有云:“展册淋漓,宛然在目,盖淡淡浓浓,篇篇神采,疏疏密密,诚画苑之白眉,绘林之志帜也。”可谓登峰造极,至今仍然是木版浮水印的巅峰之作,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且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教授誉之为“十竹斋佳制,画刻印三绝”,鲁迅先生誉之为“纸墨良好,镌印精工,近时少见”。
[31] 童子试是清代科举的第一部分,也是科举必走一步。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清朝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院试又叫道试,由主管一省诸儒生事务的学政主持。院试合格后称秀才,方可进入官学和正式参加科举考试。《促织》中言“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即未取得秀才资格,没有功名,还算不得读书人。
[32] 缪彤: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歌起,号念斋。康熙六年(1667年)状元。
[33] 康熙酷好文艺,对文艺人才非常器重,常感于内侍中无学识渊博者,以致君臣不能讲论。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月二十日,他谕示大学士勒德洪、明珠:在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名,常侍左右,讲求文义。命在城内拨给房屋,停其升转,在内侍从几年后,酌情优用。十一月十八日,大学士等遵旨议覆,设立南书房,张英入侍,食正四品俸,赐其宅于西安门内。高士奇加内阁中书衔,食正六品俸,与张英同入南书房,并由内务府拨给住房。南书房入值侍臣基本以汉人为主,此举是康熙争得汉族士大夫之拥护的重要筹码。
[34] 物林达:织造衙门属,又称乌林达,即司库。物林人则是库使。
[35] 笔帖式:清朝官职名。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清入关前称有学问的人为“巴克什”,后改为“笔帖式”。清入关后,随着文书档案工作日渐繁杂,清廷遂在各衙门广置笔帖式,主要掌管翻译满汉奏章文书、记录档案文书等事宜。笔帖式为国家正式官员,品级六至九品。笔帖式升迁较为容易,速度较快,被称为“八旗出身之路”。两江总督郎廷佐便是内院笔帖式出身。
[36] 洪昇字昉思,号稗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从王士祯等名家学诗文。康熙七年(1668年)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洪昇将旧作《舞霓裳》传奇戏曲改写为《长生殿》,传唱甚盛。次年八月间,招伶人演《长生殿》,一时名流多醵金往观,在京师引起巨大轰动。时值孝懿皇后佟氏(康熙帝第三任皇后)于前一月病逝,犹未除服,给事中黄六鸿以国恤张乐为“大不敬”之罪名,上章弹劾。洪昇被国子监除名。与会者如侍读学士朱典、赞善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等人,都被革职。时人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叹。此案政治背景为南北党争,南党以刑部尚书徐乾学为首,多为汉族官僚;北党以相国明珠为首,多为满族官僚,互相抨击。洪昇与南党核心人物高士奇关系密切,且其《长生殿》写兴亡之恨,亦有触犯当时忌讳之处。北党借此发难,欲兴大狱。康熙皇帝故示宽柔,除对与会者作了处理外,并未深究《长生殿》剧本。洪昇回乡后不久,即将《长生殿》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