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佛塔地宫(第8/12页)
忽然,我发现在手电光里,那扇石门的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凑近瞧了瞧,发现是一些文字,隶书的字体,铁画银钩、入骨三分。
我顿时来劲儿了,这什么东西,居然刻在这石门背后,显然是为了隐藏啊,石门一开就看不见了。
我嘴里咬着手电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石门又给合上了。虽然没有完全合上,但基本上已经能看到石门后面刻字的全貌。
我仔细地看了看,顿时如晴天霹雳:这篇碑文是我爷爷胡青山所刻,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所有事情的源头。
碑文里的第一句话就是:“余胡氏,翼王之后也。”
余胡氏,翼王之后也。
刻此文乃以铭心志,诫后世子孙,不可犯赃滥。不从吾志者,非吾子孙。
……
这简简单单的第一句话,我居然没理解是什么意思,但第二句话就很明确了:刻下这篇碑文,是为了铭心志,并且告诫后辈儿孙,不能作奸犯科,否则就不是胡家的子孙。
后面洋洋洒洒的数百字古文,言简意赅,却又包含着大量的信息。
这是胡家的历史,也是宝藏的历史,更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但正是它的存在,衍生出了后世的纷争和传奇。
一切还得从1851年说起。
1851年,三次落榜的落魄秀才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浩大的一场农民起义——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一段从反抗腐败到沦为腐败,最后毁灭的复杂历史,后世向来对此都是褒贬不一。但是太平天国无疑是加速了腐败的清政府衰落和崩溃的重要因素。
1853年,势如破竹的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正式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和清政府对抗。
洪秀全此人为人自私且反复无常。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就利用拜上帝教洗脑民众。尤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极其敌视,除了极少数他所需要的,其余不分良莠一概加以清除,因此寺庙、书院、古迹、文物,或烧,或毁,或改作兵营、仓库、屠场。尤其是洪秀全倾全城之力营造天王府时,几乎将六朝以来的古建筑全数拆光,只为己用,明代故宫更是被拆毁得只剩下了一座破城门楼子。
古建被拆,古物也难逃厄运。书法字画、经史子集、石碑拓本,能烧就烧,能砸就砸;铜器铁器,不论年代来历,统统回炉重塑,化为刀兵;陶瓷器皿,皆成碎瓦。也只有金银玉翠一类的凡俗之物才能逃过一劫。
但在这之中,却有一个人“出淤泥而不染”,此人就是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二十岁封王,三十二岁于成都慷慨就义。一生轰轰烈烈,为后世所传颂,亦是太平天国将领中最得人心,名望最好的人。
碑文里称,太平天国定都之后,诸王只知享乐,不知民众。广选美女,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唯有石达开洁身自好,不与之同流合污。
石达开亦对太平军拆庙毁寺、破坏文化的行为痛心疾首,虽极力反对、多次谏言,却依然无可奈何。因此他明令军队遵纪守法,更不可参与烧杀掳掠和大肆破坏,违令者斩。后来有个读书人向他进言,说这些东西虽非金银,却远比金银还要珍贵,将军你不同流合污固然可敬,但若你不逆流而上,我中华底蕴将毁于一旦。
石达开是何等深明大义之人,听后觉得此人说的有道理,不仅开始有意地阻止这样的行为,还把一些有文化价值的东西从战场中保护起来,那个进言的读书人也被翼王留在了身边。
虽然此举对于整个世态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但终究还是保住了一些东西。只是太平军里却笑传,翼王有病,不爱金银,只爱破烂。
石达开本就与其他将领不同,文韬武略,有大将之才,因此这些被他保护下来的古玩物件,也得到了他的青睐,再加上那个读书人的帮助,石达开也成了个嗜好古董的玩儿家。
而石达开从战场上保护下来的这些东西,就是后世地宫宝藏的原型。石达开南征北战这些年,几乎把所有太平天国疆域内的至尊古玩都收入了囊中,而这一行为本意就是出于保护,又没有被任何史料记载下来,所以成了一宗“无头”的悬案。
1856年9月,史上著名的“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石达开在前线听闻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急忙赶回阻止,但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是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石达开连夜逃出天京,只是京中的家人与部属却全部遇难。
名震天下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就是被北王忌讳,怕石达开用其作为攻城的炮垒,而下令炮击摧毁的。千古一绝、名扬中外的琉璃佛塔和大报恩寺一起,就这么在连绵的炮火中被夷为了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