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圣人家世不寻常(第9/13页)
叫县太爷这么一忽悠,使者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这个异见分子王与准,他有没有家人?什么?有三个儿子,好,立即给我把这三个小朋友逮起来。然后调集兵马,大举搜山,不把这个异见人士从老鼠洞里掏出来,绝不收兵!
浩浩荡荡的官兵们,举着灯笼火把进山了,开始地毯式搜索,务须擒获王与准。这下子王与准傻眼了,只好从这个洞再钻进另一个洞,可是钻来钻去,最终被搜山的士兵发现了。
站住,不许跑!逮住这个反政府人士……士兵们蜂拥而至。王与准撒腿飞逃,后面士兵的呐喊声惊天动地,逃过一道山涧时,后面的士兵齐齐地猛吼一声,王与准心里一害怕,脚下打滑,就听嗖,吧唧,哎哟哟妈妈呀,我的脚啊……王与准跌伤在山涧下面。
士兵们兴高采烈地绕路下到涧底,将王与准捉住,用一只大箩筐装了,抬到了使者面前。使者立即开堂刑讯,惊堂木重重一拍,啪!大胆王与准,你因何仇视大明政权,公然反对皇帝的英明领导?
王与准吓了一跳:没有啊,怎么会有这种事?我连皇帝是谁都不知道,又有什么理由反对他呢?
嗯?使者怒容满面:还敢撒谎,你若不是反动分子,为何要钻到四明山的老鼠洞里?
你说这个事啊……王与准放下心来:还不是因为我不愿意给县太爷算卦惹出来的祸,说起来这事也都怪我,你说我好端端地放着地不种,给人算什么卦呢……遂一五一十地把他和县太爷结怨的经过说了一遍。
使者听了,再悄悄派人一打听,发现事情的经过果如王与准所说,都是知县在恶搞。虽然是恶搞,可这也怪王与准自己,怪他显摆自己的本事,惹来了麻烦。于是使者再次升堂:反动分子王与准,虽然你并不反动,可是我这边已经派出了军队,搞得四乡五里沸沸扬扬,哦,闹半天我让知县给耍了,你说你让我这个使者的脸往哪儿搁?
王与准小心翼翼地看着使者的脸:那么依大人的意思……
使者道:我的意思再也简单不过了,横竖你得给我一个台阶下,至少让我把这次出动军队的账目报了。听明白了没有?
王与准苦着脸道:大人的意思,我明白,就是说让我好歹接受一个官职,也好让大人在皇上那里有个交代。可是大人你看看我的脚……我的脚本来好端端的,可是在这次抓捕中跌下山涧,侥幸没死,却成了残疾人士,如果大人你推荐一个瘸子出山做官,这岂不是更没法跟皇上交代?
说得也是……使者搔搔脑壳,忽然之间眼睛一亮:有了,王与准,你虽然是残疾人士了,可你还有三个儿子啊,尤其是你的二儿子,那小兔崽子我见到了,聪明绝顶啊,读书时一目十行,过目不忘,长大了肯定比你更有出息。如果你答应让你家二宝王杰,挂名做个邑庠弟子员,长大了科举当官,那我今天就饶过你。
王与准咬咬牙:大人一片好心,我王与准不能不领这个情啊,那就依大人你的意思吧。
由是王家二宝王杰,替老爹出山,这已经是王家的第四代人了。按说以这个孩子的聪明智慧,科举中拿个名次不在话下,可是这孩子最终还是榜上无名,终老山泉,这又是怎么搞的呢?
大家一起玩裸考
因为跌下深涧,摔坏了脚,王与准逃过了做官之劫。于是他说: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遂自号石遁翁。
而他家二宝王杰,也自号槐里子。
这个称号又是个什么名堂?
原来这二宝王杰,家门口有棵大槐树,于是就替自己起了这么个怪名。但因为他是诗书世家,所以被乡人尊称为槐里先生。这小先生还不到十四岁,就已经将四书五经并宋朝的诸位大儒著作,背得滚瓜烂熟,当地的教育口负责官员算准了这小家伙必然会在科举时高中,将他视为重点生栽培。
所谓栽培,就是由当地推荐他去参加科举考试。这是大明立国之初的怪规矩,学子是不允许随便报名的,必须要由当地的教育部门进行政审合格之后,再行推荐。
单以王杰的才学而论,参加科举拿个名次,应该是不在话下的。但谁料得到,临到考试的时候,还是出事了。
话说自打有人类以来,不择手段的争名逐利就已经成为了常态。如王纲、王彦达、王与准这一连三代人都淡泊名利者,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稀有的。也就是说,虽然王家世世代代视功名利禄如粪土,但对更多的人来说,升官发财才是人生的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