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略方针 大错特错(第2/7页)
基于上述共军的战法,毛泽东在民国36年12月25~28日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所召开的所谓「中央会议」上依据作战经验,曾经提出了中共军〈十大军事原则〉如下。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农村、后取大城市。(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防守或夺取城市为主要目标。(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2倍、3倍、4倍,甚至有时候是5倍或6倍于敌的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5)不打无準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8)在攻城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夺取的城市和据点,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然后夺取之。(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全部人员,补充自己。(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综观,毛泽东的这一军事思想,乃是其游击运动战加上人海战术,而成为共军战略战术的最高指导方针。确为中共军事叛乱作战行动提供了规範(準则)。
7.情报战的正反效果,亦为国军戡乱作战失利、共军获胜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共于叛乱地区已掌握「战争面」;盖拥有战争面之首要利益,就是掌握情报与反情报。国军固(亦可说是「困」)守要点,对共军之飘忽行动,失去监控。而中共潜伏国军中之共谍高至统帅部作战次长,作战行动尚未展开,计划先落敌手,使国军暴露于明处,共军居于暗处,这样的对比下,所以中共的战略指导自然有利。国军则在不知彼亦不知己的状况中,每次交战,都是在共军已主动形成有利的战略态势下,始被动的应战,而且多已陷入战术行动难以挽回战略颓势的情况下溃败。
东北廿万保安部队投共经过
刘毅夫
这件大错、特错,严重影响国运的事实,发生于民国三十五年元月二十五日。当时,我是励志社北平分社的总干事,也是军事委员会战地服务总队的总队长,驻在北平。蒋主席于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偕夫人飞抵北平,当时国军已决定空运长春,但俄军不肯退离长春,并拒国军进驻长春,蒋公非常气愤。当时蒋夫人乃决定以慰问俄国盟军名义,单独赴长春去见俄酋马林诺夫斯基。当蒋公偕夫人离开北平之后,蒋夫人于三十五年一月二十一日,单独飞到北平,另有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偕干事王作民、袁耆龄等人,先到北平筹办赴长春慰劳俄军之慰劳品。
当夜戴笠(雨农)也来了,他邀我去看蒋夫人。见到夫人之后,戴笠请示:「夫人什么时候去长春,要不要我同去?」夫人和蔼地说:「我明天就去长春,你不用去啦。」然后看着我说:「刘总干事是东北人,他跟我一道去就可以啦!」当时我听了之后,心裏好紧张。到长春去,那裏仍是俄军控制的地方,我一个人,又无特种经验,怎么办?但不敢有些表示,祇好奉命,自做準备了。事后想来,夫人这一决定,非常高明,戴笠名声太大,他一个人,和我一个是同样的情形,但我是无名小卒,不会引起俄国人的特别注意。
一月二十二日的上午,蒋夫人乘空军专机由北平飞往长春,飞机上祇有我和孔二小姐陪同。到达长春之后,夫人被安排住在伪满大臣吕某住宅,吕某已被俄军捉走了。这是一幢二层小楼,既无院墙,也无警卫,我祇好在门前的一个小岗亭裏作守卫,日夜不敢闭眼,更不敢离开。
这时的长春,已有我东北行营前进指挥所,空军也派了地区司令,行营前进指挥所主任是董彦平中将,空军地区司令是金恩心将军,但是都没有军队,整个长春,仍在俄军控制之下;另有我东北外交的特派员蒋经国先生,也住在长春。
蒋夫人到长春的第二天,就立即前往俄国军营拜会马林诺夫斯基。当时天寒地冻,遍地冰雪,蒋夫人仍然豪气干云的昂然进入俄国兵营,当时由会讲俄语的经国先生在前领路,我与孔二小姐紧随夫人身后,以防不测。当时看了蒋夫人的神情,心中无限钦佩,同时想到了历史上郭子仪独踏番营的英勇故事。
夫人进入俄国军营时,首先检阅了列队欢迎的俄军。当夫人走过之后,俄军都对神采飞扬的蒋夫人,万分钦仰,有些人小声说:「马达姆倭钦克拉细微」(俄语:夫人好漂亮),我听了之后,立即回头用俄语小声说:「不要乱讲!」当时我穿的是国军将官制服,他们听了我的话,便不再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