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男神女神,时尚达人之路(第6/9页)

懒梳髻,又叫懒梳头、懒梳妆,样式是把头发梳于顶部,分成数绺,盘挽成髻。这种样式的髻,通常都是梳好的假发,用的时候直接套在头上,所以叫懒梳髻。

罗髻流行于民间妇女,其样式由头发盘辫而成。

流苏髻,相传是一位叫轻云的长发美女所创。这位女郎的头发茂盛,站在床上梳头,长发还要拂在地上。她绾成发髻后,还要在两侧各垂下一缕发绺至肩,飘飘荡荡,仿如流苏。

同心髻在宋朝也是无论尊卑都非常流行的发型。在有些地区,同心髻只限于未婚的女子。同心髻最高可达2尺,插银钗6只,后面插的象牙梳,能有手那么大。

鸾髻,是形似鸾凤的发髻,或者是在发髻上装饰着鸾凤钗。《宣和遗事》记载宋朝青楼女李师师的清雅美丽,就说:“亸眉鸾髻垂云碧。”她一直垂到肩上的鸾髻,如乌云一般浓碧。

螺髻,因样式如螺壳而得名,是宋朝成年女性采用的发式。

堕马髻是宋朝最为通用的一种发式。挽一个高髻,然后垂向一边,再加上小梳和珠饰,显得慵懒可爱。

芭蕉髻,椭圆形髻,四周饰有绿翠,艳如芭蕉,娇美多姿。

包髻,制法是在发式造型已经定型以后,再用绢、帛一类的布巾加以包裹。此种发式的特征在于绢帛布巾的包裹技巧上,将其包成各式花形,或做成一朵浮云等形状,装饰于发髻造型之上,并饰以鲜花、珠宝等装饰物,最终形成一种简洁朴实,又不失为精美大方的新颖发式。

双蟠髻,又名龙蕊髻。髻心特大,在双根处扎以彩色之缯。

双髻,在少女中最为常见。由头顶正中分发为左右两股,先在头顶两侧各扎一结,然后将余发弯成环状,将发梢编入耳后发内。

一窝丝,流行于已婚和老年妇女中。把头发聚集在脑后,盘成一个圆髻,上面插簪钗等饰物。

鸦鬟,宋朝又称丫鬟,流行于民间未婚女子中的发式。将头发分成两缕,编成结,左右各一个,或贴在双鬓,或垂于两肩。

盘福龙髻,髻大而扁,对睡觉不妨碍,所以又叫便眼觉。

盘好的各种发髻,自然还需要首饰。宋朝金银、翡翠、珍珠为材料的首饰只能用于贵族命妇,民间不得使用。但民间家庭比较富裕的女性,可以用玉质和水晶的首饰,琉璃首饰则在民间大行其道。头部的饰物还有各色鲜花、布带。

繁杂的发式,各种各样的首饰,搭配起来像一项小小的工程,目的无非为了一个字:美。从咱们的经验看,一个相貌平凡的女性,如果愿意并且主动学习怎么打扮自己,会越来越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妆容,因而更加自信,进而真的美起来。

二、颜值直指化妆品

头上脚上身上的问题,都解决了,现在就剩下脸了。咱们来看看宋朝女性是如何化妆的。

与唐朝的浓妆艳抹相比,宋朝女性的化妆倾向于淡雅之美。文人士大夫讥讽浓妆艳抹的女性为“鼓子花”,即“米囊花”,一种以花色浓艳著称的罂粟花。

宋朝女性脸部妆式有额黄、红妆、薄妆、素妆、佛妆等。

所谓额黄,就是在额部涂抹黄色的颜料。这种妆式出自皇宫,所以又叫宫黄。

红妆是在颊间涂抹红粉,唇点口脂。这种妆式深受仕女的喜爱,红粉佳人指的就是这种妆容的女子。

薄妆又称淡妆,就是在脸部略微施以淡淡的粉,显得极其雅致。

素妆就是在脸部敷上白色的铅粉或者米粉,这种妆式在宋朝颇为鲜见,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服妖。

佛妆在寒冷的北方很流行,冬天的时候,以括蒌涂面,一直不洗去,到了春暖花开才卸妆,因为很久不受风日侵袭,所以脸上的肌肤洁白如玉。

此外,还有泪妆,即用白粉抹在脸颊或者点染眼角,其状如啼哭,因此得名。

檀晕妆是一种素雅的妆式,先用浅赭铅粉打底,然后施以檀粉,面颊中部微红,并逐渐向四周晕染。

梅妆,是指在眉额上点画梅花,或者粘贴梅花形的花钿,是一种很受文人士大夫欣赏的妆式。

铅粉是宋朝女性主要的化妆品,又称“铅华”。所以,“洗尽铅华”最原始的意义是卸妆。

铅粉的特点是色泽洁白,质地细腻。但从今天科学的角度来讲,铅的确有漂白的作用,但是也会引起铅中毒,所以铅含量一直是监控化妆品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可惜宋朝的人当时并不懂这个科学道理。

花粉,因为制作时加入花卉等植物的香汁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