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奇点谈判(第7/9页)

计算机先驱约翰·冯·诺依曼被认为是第一个将“奇点”这一术语与科技相联系的人。他在20世纪50年代说:“(技术)一直在加速进步……表面上接近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奇点,我们知道没有它们,人类事务不能继续。”

1993年,圣迭戈州立大学的数学家兼科幻作家弗诺·文奇率先提出“技术奇点”的概念。他在《即将到来的技术奇点》一文中的开篇即直言不讳地写道:“在未来30年间,我们将有技术手段来创造超人的智慧。”他继续写道:“一旦此事发生,人类历史将会到达某种奇点,这种智力转变,就跟黑洞中心复杂的时空一样令人费解,而这样的世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理解。”

在文奇看来,技术奇点代表了人类历史的剧变。奇点发生之前,所有的进步基本上都只是点滴改良。在奇点发生之后,瞬间的进步将超过过去所有进步的总和。试图预测奇点之后,未来将会如何,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就好比一个天文学家想要到黑洞深处去看一看。

但毫无疑问,雷·库兹韦尔才是技术奇点理论的主要鼓吹者。他在2005年出版的《奇点临近:当人类超越生物学》一书中,认为科技正在呈指数增长,三种重叠进行的革命——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将带来奇点。基因革命使人类开始学习改造自身的生物特征,纳米革命使人类得以重新设计和重构人类的身体和大脑,而即将到来的机器人革命将是最具威力的革命。

卢文钊说:“雷·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一书中预言,第一台真正的智能机器将在21世纪20年代末出现,而奇点本身将在2045年左右发生。然而,前一句预言成了现实,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已经在2025年被创造出来了,但后一句预言则落空了——看看我们周围,库兹韦尔当初的美好想象,或者说,对于奇点到来之后的种种许诺,大多没有能够实现。因此,现在通常是把库兹韦尔的预言作为科学乐观主义的反面教材来批判。现在一般人早就不知道什么是奇点,如果不是我研究过科技史,也根本不知道奇点为何物。然而,你现在为什么又在讨论奇点,还说奇点已经来了呢?”

“为什么奇点没有如库兹韦尔所预言的那样来临了呢?”奥克塔维娅自问自答,“因为真正的奇点并非是库兹韦尔所说的纯技术的,奇点必须建筑在对自然规律全新的根本性的突破性的认识之上。”

“我同意这种说法。”卢文钊说,“在历史上,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深深的鸿沟,甚至被一些哲学家认为是两种毫无关联的东西。第一次科学革命与第一次技术革命——也叫工业革命——之间相隔了整整200年。但在那之后,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到如今,如果要发生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两者同步发生的可能性最大。这就是科技革命。所谓奇点,只是科技革命的一种更为诱人的说法。”

“奇点,或者科技革命,还可以叫作临界点、沸点、奥米伽点。总而言之,跨过这个点,太阳系文明就指日可待了。”奥克塔维娅说,“不过,这个奇点已经跟碳族没有什么关系了。”

“怎么会?”

“你以为科技是碳族所特有的吗?你以为科技只是碳族的附庸?没有碳族,科技就不会存在了吗?”

“难道不是吗?老话说得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人类,哪来的科技……”

“事实并非如此。科技可以脱离人类,独立存在并发展,人类不过是科技暂时的宿主。如今,铁族的出现,就是科技力量独立的结果。确实,正如某些人所说,铁族提供的技术进步只比人类先进50年,而且全部是建筑在对人类现有技术的整合之上。这不是因为铁族不够聪明,而是因为,自然规律隐藏得很深很深,发明和发现的出现也自有其规律,聪明如铁族,也需要依照相应的顺序,花费相应的时间才能有所成就。那种今天努力一把,明天就能窥见自然底层规律的想法,要么是天真,要么是无知。就在碳族还在为要不要发展科技,要不要管控科技,甚至要不要抛弃科技,而争论不休甚至大打出手的时候,铁族已经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距离获取终极理论只有一步之遥。你们现在看到的一切,铁族现在取得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在探索终极理论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取得的。”

“包括暗物质炸弹?”萧菁问道。

“当然。”

“那到底是什么?”萧菁追问。

“所谓暗物质炸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炸弹,它实际上是一个转化装置,能够将能隐藏在光谱之外,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暗物质实体化。这样,在不增加体积的情况下,鹅卵石的质量能够不断增加,以至于在很短的时间里形成超强的引力场。而且,如果能量足够,它能够一直运转下去,密度不断增加,沿着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的顺序,最后变为连光线也无法逃离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