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闲饮过新丰 心终南山寄 (第10/12页)
唐宁更上一步,果见松枝上如有绳痕,又有削伐之痕。唐宁心道:“此处若有人家,定在这巨石之后,想来便是作这松石之景的人,这般雅致之人不可不见。”穿过两块十数丈高的巨石,走得十多步,忽觉右边一阵冷风袭来,劲道凌厉。
唐宁大惊,心道袭击者内功如此深厚,实乃平生所未见,当下不敢硬接,向后急闪,剑已在手,立住门户。
眼前什么人也没有。
唐宁急忙回头,依然未见人影。唐宁心中惊异更甚,吸一口气,朗声道:“是哪一位前辈在此,还请现身,晚辈唐宁先行拜见。”等了许久不见应答,只有自己的回声在巨石之间徘徊。
唐宁眼光横扫,仔细查看周遭形势,见四周巨石环绕,前方林木荆棘已无路可通,仅右面山石上裂开一条巨缝,宽有三尺,高逾一丈。唐宁持剑在手,一步步走将进去,风声萧萧如雷,割面如刀。
原是一处天然孔穴生风,这孔穴也不长,不过数丈,那一面也有一个出口,唐宁从那一面出口爬出,便一丝风也没有了。唐宁暗自称奇,见身处巨石之间,一条小路蜿蜒其中。转了一个弯,见小路尽头又有一洞,洞口甚大。唐宁收剑在背,大步走将进去,见洞内平坦宽敞,心中暗喜,哪知再行得数步,脚下忽然一滑,唐宁登时仰面摔倒,直向洞底滑去。
唐宁只见洞壁洞顶些许冰凌纷纷向后掠过,如犬牙,如钟乳,长竟有数尺。待到身子停下,已在洞底,爬起身来,顿感冷气逼人,寒不能胜。四周环顾,只见身处冰窟之中,无数冰凌冰柱,晶莹剔透,宛如瑶林世界,只是洞内颇为明亮,微感诧异。举步缓行,只转得两个冰柱,便到了一处出口。
这出洞之路并不长,不过十几步便出了洞,外面春光融融,别是一番气象。
唐宁分外纳闷,反身看去,见只是一个寻常洞口,高宽各有丈余,便又走将进去。走得十几步便是洞底,冰凌四挂,冷不可耐,连忙出洞,心中只喊:“这可奇了,若非亲眼所见,我决不能相信人间有此境地。”良久回过神来,见三面危崖高耸,一面杏花烂漫,不觉心醉,只道身入桃源仙境。
忽然一阵乐音入耳,乃是古琴之声。随即有一女声歌道:“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声音妙曼绕林,所唱正是李太白的《春思》。唐宁听得不禁痴了。过了良久,调转变徴,那女声又歌李太白的《关山月》。
唐宁穿林循声而来,远远望见杏林之中,有一少女身着月白衣衫,正鼓琴而歌。歌声初时悠长,琴声也悠长,中间歌声转急,琴声也转急,唐宁只感到通身紧缩,寒意从心中而来,忙调整呼吸,运内力抵御。歌到最后一节,声音渐缓,唐宁便感到如刚才初出寒洞,春光虽暖,寒气犹绵绵不绝。
那少女歌罢,幽幽地叹口气,起身抱琴欲去。
唐宁哪肯错失良机,忙赶上几步见礼道:“仙子请留步。”少女吃了一惊,回头见是一位背剑的白衣少年,脸不觉红了,问道:“阁下何来?”
唐宁道:“长安唐宁,今来翠华山游玩,不想误入仙府,多有冒昧。还请仙子指点迷津。”抬起头来见是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女,头梳双髻,脸庞略圆,面白如玉,象笼罩着一层神光。唐宁心中一凛,不敢多看,忙低下头来,心中朦胧如梦,只觉似曾相识,又一时想不起何时见过。
那少女嫣然道:“我是人,不是仙。唐公子既是来此游玩,寒舍便在此间,应尽地主之谊。且请公子稍候,便即着人来请。”讲罢,飘然而去。唐宁呆在当地,不敢稍动,回想适才那少女的面容,恍若隔世。
过了不久,有一家人来请。穿杏林,绕巨石,到得一处院落。道路七折八拐,岔路甚多,若非有人带路,只怕在这偌大的林子中走上一天,也找不到此处人家。那院落也不甚大,原是数间茅屋,几畦瓜菜,更有数十只鸡鸭,倒是三分仙境,七分农家。
进得屋中,眼见摆设简陋,但很干净,显得极为素雅。屋中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虽然衣着朴素,无甚钗环,却仪容端正,温文而雅,不似寒门小户之人。唐宁忙上前见礼,告谢了方落座。
家人献上茶来。妇人问道:“唐公子是何方人氏?又因何遇见小女?”听唐宁将一路情形告知,笑道:“那两个洞便称‘风洞’‘冰洞’,乃天然地气所生,寻常我等也是不去的,不想唐公子今日却走了这条路来。”唐宁奇道:“原来还有别的道路。”妇人笑道:“自然还有大道。”唐宁茶已喝过,起身告辞,妇人也不挽留,唤家人相送。出了院门不循旧路,向南沿巨石下一条路而行,不过数百步,却是一个小小的码头,停着两条小船,原来已到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