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共同的案件 第二章(第2/8页)

正如那个大伙儿都熟知的颇具讽刺意味的笑话所言,经济舱的乘客和一等舱的乘客同时到达目的地,只不过便宜得多。姑且不说咱们航班上的一等舱,公务舱的条件就已经不错了——坐椅舒适,每排位子之间的间隔宽敞,而且空姐工作认真,食物可口,饮品丰富。

不过经济舱的乘客们也没垂头丧气。有的在打瞌睡,许多人在看报纸、书刊或者旅游指南。有几位开着手提电脑在工作,还有一些人在打游戏。其中一个显然是另类,他在驾驶飞机。按照我的理解,他开的是一个仿真程度颇高的航空模拟器,执行的航线跟我们的波音767一样,从莫斯科到伦敦。兴许他是在用这种古怪的方式跟飞机恐惧症做斗争?

当然,很多乘客在小酌,尽管“飞行途中喝酒极其有害”的说法已经是老生常谈,可总有一些人热衷于以此缓解空中旅行的劳顿。

我走到机尾。这里的卫生间也有人,我不得不望着乘客们的后脑勺等上几分钟。精心修饰过的发型、小姑娘的马尾辫、短短的刺猬头、锃亮的秃顶、可笑的印第安童花头。一百多颗脑袋都在琢磨抵达伦敦之后的事情……

卫生间的门开了,里面走出个小伙子,从我旁边挤过。我跨了进去。

停住脚步。

转过身。

小伙子二十来岁。肩膀宽宽的,个头比我稍高。一些男孩子十八岁以后开始猛长,变得肩宽背圆的。以前总把这归功于部队的锤炼——是它把“男孩塑造成男人”。实际上是他们体内的荷尔蒙起的作用。

普通的生理现象而已。

“叶戈尔?”我试探着叫了一声。

并且马上通过黄昏界看了看。

是的,肯定是他。哪怕他戴上铁制面具我也认得出来。叶戈尔是扎武隆的诱饵,被格谢尔抓住并巧妙地加以了利用。他以前是个难得一见的孩子,具有不确定的生物电场。

现在他长大了,变成了一个青年男子,仍然带着不确定的生物电场。透明的光晕,通常是无色的,有时会染上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就像黄昏界第四层中的沙粒……如果仔细观察,便能从中看见世界的所有色彩。潜在的他者即使成年了,还是可以随便成为任何一方的他者——光明力量的他者或者黑暗力量的他者。

我已经六年没见过他了。

真是太巧了!

“安东?”他的惊讶程度不亚于我。

“你在这儿干什么?”我问。

“飞……”他傻傻地回答。

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又提了一个更傻的问题:

“去哪儿?”

“伦敦。”叶戈尔说。

我突然意识到对话的滑稽之处,大笑起来,笑得那么轻松、那么无虑,仿佛叶戈尔从没受过守夜人巡查队、格谢尔、我以及世界上所有他者的委屈。

很快我们便互相拍拍肩膀,开始说些类似于“这可真巧!”、“我前不久还想起……”、“没想到……”之类的话。总之,一切都正如共同经历过某些不甚愉快的大事的人们之间应该发生的那样——多年之后,曾经有过争执的人们回忆起来的大多是些有趣的片断。

尽管如此,双方却并没有因为意外相见而激动得想要相拥而泣。

近旁的乘客纷纷朝我们张望,不过都带有明显的善意。老朋友在机舱这种不可思议的地方偶然相遇,定能获得旁观者的理解。

“你不是故意要在这儿出现的吧?”叶戈尔问道,依然带着过去那种怀疑的口吻。

“疯了?”我显得有些生气。“我是去出差。”

“喔!”他略微眯缝起眼睛。“还在那儿工作?”

“当然。”

已经没人注意我们了。我们站在那儿也有些尴尬,不知道还能说点儿什么。

“你,据我所知……没被激发过?”我有些发窘。

叶戈尔紧张了一下,而后带着微笑回答:

“见他的鬼去吧!我干嘛要接受?你也知道……勉强能到第七级。没什么光明前景可言。无所谓光明和黑暗。所以我把你们全都抛到了脑后。”

我心生忧虑,胸口隐隐作痛。

不可能有这样的巧合。

跟列昂尼德·普罗霍罗夫一样,叶戈尔还是普通人,没有当他者。

光明力量作证,不可能有这样的巧合!

“你去哪儿?”我又问道,这话引得叶戈尔再次哈哈大笑起来。他应该属于聚会的中心人物那一类,喜欢笑,而且笑声很有感染力。“不,我知道你去伦敦。去学习还是去休假?”

“夏天到伦敦休假?”叶戈尔噗嗤一声笑了。“那干嘛不待在莫斯科?同样都是水泥森林,没什么区别……我是去参加艺术节的。”

“爱丁堡艺术节?”我还没问完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是的,我可是马戏学校毕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