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论处境的顺逆对人类评论行为合宜与否的影响(第2/9页)
但是,能够为这个状态增添的幸福虽然很少,能够自这个状态减去的幸福却是很多。虽然这个状态和至高的人生幸福距离只不过是一丁点儿;它和最悲惨的深渊底部距离却是不可计量的大。因此,逆境使受苦者的心情消沉到低于自然状态的程度,必然远大于顺境能够使他的心情提升到高于自然状态的程度。所以,旁观者要完全附和他的悲伤,必定比要完全附和他的喜悦更为困难,因为在悲伤的场合,旁观者必须比在喜悦的场合,更为偏离他自身平常自然的心情。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对悲伤的同情,虽然时常是一种比我们对喜悦的同情更为深刻的感觉,却总是远远不如主要当事人自然感觉到的那样强烈。
同情喜悦令人觉得愉快;只要妒忌感没有从中作梗,我们内心总会自然放纵它自己,彻底沉浸在同情的喜悦这种令人心荡神移的快感中。但是,同情悲伤却令人觉得痛苦,所以,我们总是不太愿意同情悲伤。[15]当我们观赏悲剧表演时,我们会努力尽可能抗拒该娱乐节目所鼓起的同情的悲伤,并且只有当我们再也没有办法避免感觉到它时,我们最后才会屈服于它,这时我们甚至还会尽力掩饰我们的悲伤,不让我们的同伴知道。如果我们竟然流泪,我们会小心翼翼地藏起眼泪,因为我们担心,无法体会这过分温柔的旁观者,恐怕会以为我们太过女人气与脆弱。遭逢不幸很值得我们同情的可怜人,因为体会到我们要同情他的悲伤将会有多勉强,所以,他在向我们显示他的悲伤时,总是怀着畏惧与犹豫:他甚至压制了一半的忧伤,只因为人类有这铁石心肠,使他羞于泄漏他的满腔忧伤。但是,因成功而欣喜若狂的人,所面对的情况就不是这样。只要没有妒忌感从中作祟使我们厌恶他,他便可期待获得我们最完整的同情。所以,他不怕以最兴高采烈的欢呼来表达他心中的喜悦,因为他充分相信我们会衷心倾向陪他一道高兴。
为什么我们在朋友面前会比较羞于哭泣,而不是比较羞于欢笑呢?就像我们时常有很好的理由欢笑那样,我们时常也有同样好的理由哭泣。但是,我们总是觉得,旁观者比较可能陪我们一起愉快,而比较不可能陪我们一起痛苦。悲叹诉苦总是不体面的,即使在我们遭逢最可怕的不幸压迫时。但是,欢呼胜利不见得总是不合时宜。没错,精明的审慎往往劝我们得意时应该更加克制自己的喜悦,因为精明的审慎教我们应该避免的妒忌,正是得意时的欢呼比什么都更容易引起的一种感觉。
对上级没有丝毫妒忌的群众,在凯旋仪式或公共庆典上,他们的欢呼是多么的真诚啊!而在执行死刑的场合,他们的悲伤通常又是多么的沉静缓和!在丧礼中,我们的悲伤通常只不过是装模作样的严肃,但是,在洗礼或婚礼仪式中,我们却总是由衷地欢笑,没有丝毫做作。在这些,以及所有类似的欢乐场合,我们的喜悦,虽然不像主要当事人那样的持久,却往往像他们那样的生动活泼。每当我们诚挚地祝贺朋友时(使人性蒙羞的是,我们很少这么做),他们的喜悦简直变成我们的喜悦;刹那间,我们就像他们那样的快乐;我们内心溢满真正的愉快;喜悦与满足在我们的眼中闪耀,我们的容光更为焕发,举止更为轻盈。
但是,相反,当我们吊慰朋友的忧伤时,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感受是多么的微弱!我们在他们身旁坐下,注视着他们,严肃认真地聆听他们倾诉种种不幸的遭遇。但是,当自然突发的激情时时打断他们的倾诉,时时几乎使他们哽咽窒息时,我们内心懒洋洋的情绪,想要追随他们内心恍惚迷离的情感悸动,距离却是多么的遥远啊!而在同一时候,我们也许还觉得他们的激情表现很自然,不见得比我们自己在相同的场合或许会感受到的更为强烈。我们甚至会暗中谴责我们自己不够敏感,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会尽力在我们自己的想象中勉强鼓起一种矫揉造作的同情,然而这种同情,即使被勉强鼓起,也总是各种想象得出的同情中最轻微与最短暂的那一种。一般来说,当我们一踏出朋友的房门,这种同情就会永远消失不见。看起来,当自然女神在我们身上装载我们自己的悲伤时,她似乎认为那些悲伤已经够沉重了,所以,除了敦促我们去减轻他人的悲伤时必须分担的那一部分外,她便没再命令我们去分担他人身上更多的悲伤。
就因为对他人的忧伤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迟钝,所以,在大灾难当中,豪迈恢宏地承受痛苦,看起来总是显得这么的庄严神圣。一个在遭逢许多琐碎的霉运时仍能维持心情开朗的人,他的品行可以算是优雅宜人的了。但是,一个在遭逢最可怕的不幸时仍能维持同样态度的人,看起来就有点超凡入圣。我们感觉到,任何人在像他那样的处境中须要付出多么宏大的努力,才能把自然会搅乱他们、使他们心神涣散的那些强烈的激情克制住。我们因为发现他居然能够如此彻底克制住自己的激情而大感惊愕。同时,他面不改色的刚毅,也完全和我们的内心的冷淡合拍一致。他不会给我们丝毫压力,要求我们展现更为细腻敏锐的感性,展现那种我们不仅发现我们没有,而且也很惭愧我们没有的感性。在他的感觉和我们的感觉间,存在最完美的调和一致,因此,他的行为在我们看来至为合宜。然而,根据我们对寻常人性弱点的经验,这样的合宜正是我们不可能合理预期他应当能够展现出来的那种合宜。我们大感讶异,奇怪他的精神力量怎可能发挥到如此高贵恢弘的地步。正如我们已经不只一次指出过的,混合着惊奇与讶异而更为强烈激动的赞许,正是应当被称为钦佩的那种感情。处处被敌人们包围的小加图(Cato)[16],没有能力抵抗他们,又不屑向他们屈服,以致最后迫于他那个时代重视名誉的处世准则,不得不以自戕寻求解脱。然而,他从未因为遭逢困厄而畏缩过,也从未发出过可怜的悲叹声息,哀求人们为他一掬悲惨的同情眼泪,一掬他们总是这么不愿意给予的那些眼泪;相反,他以大丈夫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武装自己,而且在他决意夺去自己性命的前一刻,还以他一贯镇定从容的态度,为了朋友们的安全,安排了所有必要的命令。那位极力鼓吹禁欲与冷静的伟大哲学家塞涅卡[17]说,这景象甚至连神仙们自己看了也会觉得欣慰与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