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入仙山撒手弃凡尘走瀚海牵肠归故土(第2/3页)
走有半年之久,于次岁六月到了岭南。多九公等各自去交代回去。林之洋同妻女带着兰音、若花回家,见了江氏,彼此见礼。众水手将行李发来,再细细查点,唐敖包裹所有衣履被褥都在行囊之内,惟笔砚不知去向。林之洋夫妇睹物伤情,好不悲戚。江氏问知详细,也甚叹息,因说道:“姑娘那边这两年不时着人问信,并嘱如有回来之期,千万送个信去,以免悬望。”林之洋不觉顿足道:“这事教俺怎对妹子?他埋怨还是小事,倘悲恸成病,又送一条性命,这便怎处?”吕氏道:“此时莫若暂且隐瞒。俺们见了姑娘,就说姑爷已上长安,等赴试后方能回来。如此支吾,且保眼下清静,俟过几时,再作商量。”林之洋道:“你身上有孕,不便前去,明日俺去见了妹子,只好权且扯谎。但妹夫包裹须要藏好,惟恐妹子回来看见,不大稳便。”
吕氏道:“方才兰音甥女要去见他寄母,明日就便把他带去。”林之洋道:“论理自应把他送去,倘他口角不稳,露出话来,那便怎好?也罢,俺同九公商量,且把兰音、若花暂寄九公家内,同他甥女且去作伴,俺们慢慢再议长久之计。”当时同多九公议定,把兰音、若花送了过去;二人摸不着头脑,又不敢违拗,只得暂且住下。喜得多九公把两个甥女也接来作伴,一名田凤,一名秦小春,幼年都跟多九公读书,生得品貌俊秀,诗书满腹,而且都是一手好针黹,兰音、若花就便跟着习学。好在四人年纪相仿,每逢闲暇,谈谈文墨,倒也消遣。林之洋谆托多九公一切照应。回到家中,嘱咐丈母、女儿千万不可露风。次日雇了小船,带了水手,把女儿国所送银子发到船上,向唐家而来。
那唐敖妻子林氏自从得了唐敖降为秀才之信,日日盼望;后来得了家书,才知丈夫虽回岭南,因郁闷多病,羞归故乡,已同哥嫂上了海船,飘洋去了。林氏得了此信,恐丈夫受不惯海面辛苦,不时焦心,常与女儿小山埋怨哥嫂不了。就是唐敏夫妇也是时常埋怨。不知不觉过了一年。这日唐小山因想念父亲,闷坐无聊,偶然题了一首思亲诗。是七言律诗一首:
梦醒黄梁击唾壶,不归故里觅仙都。
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
松菊荒凉秋月淡,蓬莱缥渺客星孤。
此身虽恨非男子,缩地能寻计可图。
小山写完,只见唐敏笑嘻嘻走来,把诗看了,不觉点头道:“满腔思亲之意,句句流露纸上。不意侄女诗学,近来竟如此大进。末句意思虽佳,但茫茫大海,从何寻访?大约不久也就同你母舅回来了。”小山侍立一旁道:“今日叔父为何满面笑容,莫非得了父亲回来之信么?”唐敏道:“方才我在学中见了一道恩诏,乃盛世旷典,自古罕有。欣逢其时,所以不觉欢喜。”小山道:“是何恩诏?莫非太后把天下秀才赏了官职,叔父从此可以作官么?”
唐敏笑道:“若把天下秀才都召去作官,那教书营生倒没人作了!你道此诏为何而发?原来太后因女后为帝,自古少有,今登极以来,十有余年,屡逢大有,天下太平,明年恰值七旬万寿,因此特降恩旨十二条。至于百官纪录,士子广额,另有恩旨十余条,不在此诏之内。”此十二条专指妇女而言,小山道:“叔父可曾把诏抄来?”唐敖道:“我因这诏有十二条之多,兼之学中众友都要争看,未曾抄来。喜得逐条我都记得,你且坐了,听我慢慢细讲:
第一条,太后因孝为人之根本,凡妇女素有孝行,或在家孝敬父母,或出嫁孝敬公姑,如贤声著于闺阃,令地方官查奏,赐与旌表牌匾。
第二条,太后因‘孝悌’二字皆属人之根本,但世人只知妇女以孝为主,而不言悌,并且自古以来,亦无旌奖。殊不知‘悌’之一字,妇人最关紧要。其家离合,往往关系于此,乃万不可缺的。苟能姒娣和睦,妯娌同心,互相敬爱,彼此箴规,即是克尽悌道。查明亦赐旌奖。
第三条,太后因‘贞节’二字自古所重,凡妇女素秉冰霜,或苦志守节,或被污不屈,节烈可嘉者,俱赐旌表。
第四条,太后因寿为五福之首,凡妇人年届古稀,家世清白者,赐与寿杖、牌匾。
第五条,太后因大内宫娥抛离父母,长处深宫,最为凄凉。今命查明凡入宫五年者概行释放,听其父母自行择配。嗣后采选释放,均以五年为期。其内外军民人等,凡侍婢年二十以外,尚未婚配者,令其父母领回,为之婚配。如无父母亲族,即令其主代为择配。
第六条,太后因贫寒老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既无六亲之靠,又乏薪水之资,每逢饥寒,坐以待毙,情实堪伤。今命天下郡县设造养媪院。凡妇人四旬以外,衣食无出,或残病衰颓,贫无所归者,准其报名入院,官为养赡,以终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