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一 · 槐 西 杂 志 一(第5/45页)

山西太谷县西南十五里白城村,有糊涂神祠,土人奉事之甚严。云稍不敬,辄致风雹。然不知神何代人,亦不知何以得此号。后检《通志》,乃知为狐突祠,元中统三年敕建,本名利应狐突神庙。狐、糊同音,北人读入声皆似平,故“突”转为“涂”也。是又一杜十姨矣

注释

《通志》:南宋郑樵撰。是自《史记》之后,现存的又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性著作,所记载的时间自三皇五帝到隋朝。因为在典章制度方面特点突出,与《通典》、《文献通考》并称“三通”。

中统三年:即宋景定三年(1262)。

杜十姨:唐代杜甫,曾任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旧村学究戏作“杜十姨”,民间遂讹传。

译文

山西太谷县西南十五里的白城村,有一座糊涂神祠,当地人对这位糊涂神敬奉极为虔诚。传说稍有不敬,就会遭受大风冰雹的灾祸。然而不知这位糊涂神是哪一代人,也不知为什么得了这个雅号。后来查阅《通志》,才知道是“狐突祠”,是元朝中统三年奉皇帝之旨建造的,本名“利应狐突神庙”。“狐”与“糊”同音,当地人读入声和平声相似,所以“突”也就成了“涂”。这也是另一个“杜十姨”式的笑话了。

石中物象,往往有之。姜绍书《韵石轩笔记》言见一石子,作太极图。是犹纹理旋螺,偶分黑白也。颜介子尝见一英德砚山,上有白脉,作“山高月小”四字,炳然分明;其脉直透石背,尚依稀似字之反面,但模糊散漫,不具点画波磔耳。谛视,非嵌非雕,亦非渍染,真天成也。不更异哉!夫山与地俱有,石与山俱有,岂开辟以来,即预知有程邈隶书欤?即预知有东坡《赤壁赋》欤?即曰山孕此石,在宋以后,又谁使仿此字?谁使题此语欤?然则天工之巧,无所不有,精华蟠结,自成文章,非常理所可测矣。

世传河图、洛书,出于北宋,唐以前所未见也。河图作黑白圈五十五,洛书作黑白圈四十五。考孔安国《论语注》,称河图即八卦。孔安国《论语注》今已不传,此条乃何晏《论语集解》所引。是孔氏之门,本无此五十五点之图矣,陈抟何自而得之?至洛书既谓之书,当有文字,乃亦四十五圈,与河图相同,是宜称洛图不得称书。《系辞》又何以别之曰书乎?刘向、刘歆、班固并称洛书有文,孔颖达《尚书正义》并详载其字数。《洪范》“初一曰五行”一章疏曰,《五行志》全载此一章,云此六十五皆洛书本文。计天言简要,必无次第之数。“初一曰”等二十七字,是禹加之也;“其敬用农用”等一十八字,大刘及顾氏以为龟背先有总三十八字,小刘以为“敬用”等皆禹所第叙,其龟文惟有二十字云云。虽所说字数不同,而足见由汉至唐,洛书无黑白点伪图也。观此砚山,知石纹成字,凿然不诬,未可执卢辩晚出之说。明堂九室法龟文,始见北齐卢辩《大戴礼注》。朱子以为郑康成说,偶误记也,遂以太乙九宫真为神禹所受也。今术家所用洛书,乃太乙行九宫法,出于《易纬·乾凿度》,即《汉书·艺文志》所谓太乙家,当时原不称为洛书也。

注释

姜绍书:字二酉,号晏如居士,明末清初藏书家、学者。工绘画,善鉴别,尤喜考究画家原委,擅长画艺,精通史学。其所著《韵石斋笔谈》二卷,仿元代周密《云烟过眼录》而作,记所见所闻藏书、字画、古器、奇玩,并记叙诸家得失经过及古器形模色泽。其中多藏书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