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11页)
向梅一路小跑,回到家,客厅里的追光灯已经亮了,音响也调试好了。儿子要榔头、洋钉。向梅去后院翻来榔头、洋钉,就开始帮他们拉彩带。儿子在北头,她在南头。她站在方凳上,女儿怕她跌下来,要她下来。她说:“不要紧。”看到母亲帮忙,看到母亲这么高兴,儿女们多么激动多么兴奋。平时来客人就怕母亲不高兴,今天他们就是怕母亲阻止先斩后奏的。母亲不仅没有阻止,还帮忙,多让人高兴啊!彩带拉好后,向梅双手叉腰,站在客厅门口,左看看,右看看,说:“好啦。”
吃完晚饭,向梅又坐在厢房的窗前。
客人们陆续来了。
向梅看到大儿子手拿话筒走到客厅中央。所有灯都亮了,前奏曲停止了。
向梅突然冲出厢房,走进客厅问儿女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儿女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目瞪口呆。
向梅说:“今天是七月四号,是你们的父亲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你们不仅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你们居然在父亲逝世一周年这天举办舞会,跳舞狂欢,太不像话了!你们怎么对得起你们的父亲!”
儿女们大惊失色。
客人们大惊失色。
不知谁熄了灯。
冬 至
镇上建养老院的消息,是本地电视台晚间新闻播报的。
奠基仪式庄重而热烈。镇长说,谁说老人没人养,呸!那是万恶的旧社会。没有皱纹的养老院女院长用指挥棒指着养老院的模型说,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养老院是所有老年人的梦想,是所有孝男孝女们的心愿。
养老院成了饭桌上的唯一话题。
大家想不到小镇上有这么好的养老院。
张老和张老太饭咽不下去。
张老和张老太回到房间。一个坐在床东,一个坐在床西,发呆。
张老说:“我不去养老院,到那地方等于等死。”
老太说:“我也不去,家里这么大,还有两个房间没人住,儿孙满堂的,家里多好。你跟老大说一说,就说我们肯定不去养老院。”
张老发火道:“这事情怎么能点破呢,你这个龟儿子,从上初中开始,你要他做的事情他偏不做,你不要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
两个人又发呆。
老伴说:“儿女们为什么要送老人到养老院呢?哪个老人不希望靠着儿女呢?”
张老说:“儿女最怕老人生病,生活不能自理,不好服侍。”
老伴说:“我们身体蛮好的,还能跳交谊舞。我们明天就开始锻炼,把身体练得棒棒的,他们就不会送我们去了。”
张老说:“还有,你话太多,太啰唆。年轻人最怕老人啰唆。你不要整天跟儿子唠唠叨叨的,你这样做很危险的,会进养老院的。随他们干什么,他们哪怕杀人,你都不要多嘴。”
老伴说:“我知道了,我尽量不说话。”
第二天天一亮,老两口就出去锻炼身体了。
老两口晨练回来,儿子问他们这么早干什么去了。张老太夸张地做了一个踢腿动作,笑了一下,没说话。她不会再多说一个字的。
养老院封顶的新闻,是本地电视台午间新闻播报的。封顶仪式很隆重。镇长讲话,老年代表发言,十八个老太时装表演,十八个护士做老人心脏病突发急救表演。
养老院成为饭桌上的唯一话题。
老两口称胃不好,先后回到房间。
老张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老伴说:“怎么办?”
老张说:“儿女们最不喜欢跟老人住在一起,影响他们的生活。下午跟儿子说,就说我们搬到院子里的厢房住,那里阳光好。饭也单独烧,他们不喜欢跟老人在一起吃饭。你也是的,曾经的校花,现在呢,每次吃饭,吃得嘴巴、下巴都是饭粒。”
老太说:“你不要说别人,你每次吃饭,鼻涕一直挂到胡子上,还往嘴里抹。”
下午,老两口跟儿子一说,儿子立即同意,老两口搬进了厢房。
养老院开业的那天早晨,本地电视台搞了现场直播。
电视台主持人采访首披住进的二十个老人,这些老人都流着泪,说不出话。主持人说:“他们太激动了,他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儿女们看得津津有味。
儿女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去了。
老两口在家里发呆。
张老说:“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你身上有多少钱?”
老太把存折翻出来,说:“我有三万。”
张老从衣柜的夹层中取出存折,说:“我有四万。”
张老说:“中午把存折给儿子看,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有钱,他们如果要,我们把存折给他们。”
中午吃饭时,张老太把存折丢在桌边对儿子说:“你们在外面不要太辛苦,我们还有些钱,你们要用可以拿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