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奔马 第三十三章(第2/5页)

不过可以断言,当时自己作为留下来坚守节操的同志中的一人,没有能够预计到今天这样的事态。头脑中所考虑的全都是死,全都是奋战而死。那时认为,为了坚守这种信念,即便其他方面的准备不够充分,可那不充分的结果至多也就是一个死,于是便释然了。怎么在死亡以外,还有这种屈辱和磨难?阿勋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坚持着的“纯粹”的观念,这只向着太阳飞去时,理应在被灼伤翅膀后死去的清纯的鸟儿,竟会撞上惨遭生擒活捉的厄运。被捕时不在现场的佐和,不知后来怎样了。尽管不愿多想,可佐和的脸形还是从阿勋内心沉淀的底层令人不快地飘浮了上来。

《治安警察法》第14条中,极其冷酷地规定着“禁止秘密结社”。阿勋他们通过热血紧密地凝结起来,并且要在热血的进溅中回到天上。但他们这种太阳的结社却遭到了禁止,而那些营私舞弊的法人们则可以任意结成中饱私囊的政治结社。权利的性质在于惧怕纯粹甚于惧怕腐败,恰如野蛮人惧怕医药甚于惧怕疾病。

阿勋终于想到了一直想要回避,而现在却又无法再回避下去的问题——“是血盟本身招致背叛的吧?”……这也是最为可怕的想法。

难道说,人们的内心接近到一定程度,就要使彼此的想法一致起来,在这短暂的幻想闪现过后,则肯定会发生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还不仅仅是简单的背离,而是将导致瓦解一切的背叛?或许,人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不成文的惯例,禁止志同道合的同志结成盟约?他,果真敢于触犯这个戒律吗?

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善恶信疑都以浑浊的形态少量地掺混在一起。然而,有一定数量的人,一旦结成这个世界上最为纯洁的人际关系,从他们每个人身上析出后又聚集到一处的恶,便可能作为纯粹的结晶体而存留下来,恰如一堆纯白的玉石中,肯定会掺有一块黑玉一样。

假如把这想法再发展一步,便会发现,人在这个世界上也会撞上黑暗的思想。与其说恶的本质在于背叛,倒莫如说在于血盟本身。背叛只是同一种恶的派生部分,而恶的根源则正是血盟。也就是说,人类所能够达到的最为纯粹的恶,或许就在于志同道合的人看着完全相同的世界,并反叛生的多样性,用精神来打破个体的肉体那自然的壁障,使那堵为防止相互侵蚀而特意建造的墙壁化为乌有,并以精神来完成肉体所无法完成的事业。协力和协同则属于人类特有的柔和的词汇。然而,血盟就是……在自己的精神里轻易地加上别人的精神。这种事的本身,就像在河滩上垒石塔①一样,是对人类行为的出色侮辱。它是永远周而复始于个体发生之中的系统发生,在眼看就要到达真理时,却因为死亡而遭受挫折,于是又必须从羊水中的睡眠重新开始。也许,像这样试图通过背叛人性来弥补纯粹的血盟,却又招致了它自身的背叛,原本就是这人世上自然的演变结果。他们毕竟从未尊敬过人性。

①佛教传说,小儿死后,在途经冥界三途中的河滩时,小儿的亡灵要在此垒石建塔,以供奉父母,但诸鬼却来破坏,最后地藏菩萨成全小儿亡灵建成了石塔。

当然,阿勋并没有想到那么多。但是很明显,他已经到了只能用思维来突破某种制约的地方。他为自己的思维缺少尖利、残忍的犬齿而感到遗憾。

就寝时间过早地定在七点半,可由于那通宵不熄的20烛光的电灯,蠢蠢欲动的虱子,墙角椭圆形木桶里散发出的尿臭,还有使脸庞冻得反而感到发烧的寒气。使得阿勋的失眠越发严重了。不知不觉间,途经市谷车站的货运列车的汽笛声,已在告诉阿勋夜深人静了。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阿勋咬牙切齿地想,“为什么不允许人世间存在更美好的行为,而那些丑陋的行为、肮脏的行为和谋求私利的行为却得以畅通无阻?”

“当最高的道德明显地只栖身于杀意之中时,把这种杀意视为犯罪的法律,便在一尘不染的太阳下,在天皇陛下的名义下开始施行(最高的道德本身因为最高的道德的存在而遭受惩罚),这究竟是谁特意制造的矛盾啊?天皇陛下果真知道这种可怕的结构吗?这不正是精巧的‘不忠’费尽心机制造出来的渎神的结构吗?

“我不明白,就是不明白,无论如何也不明白。而且,在杀戮之后,是不会有人背叛立即自刃这一誓言的。那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顺利地穿越烦琐的法律之林,连底摆和袖头都不会碰上一枝一叶,便扶摇飞向那光辉的天际。神风连的人们就是那样的。当然,明治六年的法律之林肯定还是稀稀疏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