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十九首)(第2/6页)
密州出猎[1]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3]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4]。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5]。会挽[6]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
[1]作者在密州《与鲜于子骏(侁)书》:“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当即指此词。
[2]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太平御览》卷九二六羽族部“鹰”引《史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与今《史记》文略异。《梁书.张克传》:“值克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
[3]倾城,有万人空巷,看热闹的意思。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倾城远追送。”“为报”云云,为了报答大家追随的盛意。
[4]《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作者以孙郎自比,即上所谓“少年狂”也。
[5]“节”以竹竿为之,使者所执,以为符信。汉文帝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事见《史记.冯唐传》。这里盖以冯唐自比,兼采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及王勃《膝王阁序》所谓“冯唐易老”等意,承“鬓微霜,又何妨”来,亦即上文所谓“老夫”。其实作者年方四十。冯唐在武帝时,年九十不能为官,亦见本传,他在文帝朝,持节赦免魏尚时,也并不太老,用在这里似乎不太合式。但词人遣词每不拘。古代文士又有叹老嗟卑的习气,年未半百即已称老。如上录《蝶恋花》词亦云“人老也”,而作者年方三十九;又如元丰七年有《除夜病中赠段屯田》:“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现在看来,都觉得很奇怪。近来注家,或释本句为作者以魏尚自比。按史所载,魏尚时因有罪,下吏削爵;东坡于元丰七年自杭州通判调密州太守,是升官,非贬职,更非有罪下狱,与魏尚事不合。其另一面,史载冯唐其时不但持节为使者,且做车骑都尉,带了许多兵,也和本词下文“挽雕弓”“射天狼”等等意思得相呼应。审文意,仍以自比冯唐为较恰当。以有异说,故附记所见。
[6]“会”,将要。假定的口气,有预期意。
[7]“天狼”,狼星。古代谈天文者以为主侵掠、盗贼、贪残等等。《楚辞.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时西夏常与宋开衅,词意盖有为而发。云“西北望”,地望亦合。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1]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3]。我欲乘风[4]归去,惟恐琼楼玉宇[5],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6],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7],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9]。
[1]熙宁九年(1076),仍在密州。
[2]“天问”,《楚辞》篇名。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3]戴叔伦《二灵寺守岁》:“不知今夕是何年。”又《容斋随笔》卷十五“注书难”条引“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之句。按此二句见于唐人小说,假托牛僧孺作的《周秦行纪》。
[4]《列子.黄帝》:“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
[5]《酉阳杂俎》前集卷二:“翟天师名乾祐,峡中人。……曾于江岸,与弟子数十玩月。或曰:‘此中竟何有?’翟笑曰:‘可随吾指观。’弟子中两人见月规半天,琼楼金阙满焉。数息间,不复见。”此词虽系想象,或亦用传说故事。
[6]李白《月下独酌》四首之一:“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7]月渐西下,“转”“低”都指月的动态。
[8]“不应有恨”,指月而言,言月不知有人世的愁恨,它自己忽圆忽缺也就是了,为什么偏在离别时团圆呢?《司马温公诗话》:“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曼卿对‘月如无恨月长圆’,人以为勍敌。”按石延年(曼卿)行辈甚先,东坡可能借用石句,而变化出之。
[9]仍双绾人月。“婵娟”,美好貌,亦作美人解,这里盖指嫦娥。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许浑《怀江南同志》:“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又《秋霁寄远》:“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陆畅《新晴爱月》:“野性平生惟爱月,新晴半夜睹婵娟。”宋时盖有这样的俗说:逢八月中秋节,各地阴晴均同。东坡似亦信之。其《中秋月诗》三首之三:“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自注引他友人文生转述海贾的话:“虽相去万里,他日会合相问,阴晴无不同者。”以现在看来,这也不过文人说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