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十三首)(第3/4页)

[3]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佳叶麻韵,近代音。

[4]“酝藉”同蕴藉,含蓄宽容意。

[5]“木犀”俗写作木樨,即桂花的别名。木犀并非古时所谓桂,但久已混同。如杨万里《木樨花赋》云:“亦不知其名,而字之曰桂。”木犀所以得名,孙少魏《东皋杂录》云:“以其文理黑而润,殊类犀角也。”宋无名氏《爱日斋丛钞》引杨万里《木犀诗》:“系从犀首名干木,派别黄香字又金。”(以上各文俱见《茶香室四钞》卷二十八引。)词末特提此花,表示作者的爱好,当为纪实。又北宋时,黄庭坚与和尚有一个关于木犀香的故事很有名。其事在李清照作词以前,是否会引用却亦难定,节录备考。释晓莹《罗湖野录》卷一:“太史黄公鲁直,元祐间丁内艰,馆黄龙山,从晦堂和尚游。……晦堂因语次,举‘孔子谓弟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于是请公诠释,而至于再,晦堂不然其说,公怒形于色,沉嘿久之。时当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犀香乎?’公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公欣然领解。”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1]。

[1]上片措语轻淡,意思和平。下片说故乡之愁,一时半刻也丢不开,除非醉了。又说,就寝时焚香,到香消了酒还未醒。醉深即愁重也。意极沉痛,笔致却不觉其重,与前片轻灵的风格相一致。

南歌子

天上星河[1]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2]。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3]。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4]时。

[1]“星河”,银河,到秋天转向东南。

[2]“何其”之“其”,语助词。见前苏轼《洞仙歌》注[8]。

[3]“翠贴”“金销”云云,用金翠的莲藕花样作衣上的妆饰,为下句“旧时衣”的形容语。

[4]《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旧家犹言从前,家为估量之辞。”其所引例中即有本句。

永遇乐

落日熔金[1],暮云合璧,人在何处[2]。染柳烟浓,吹梅笛怨[3],春意知几许[4]。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5]。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6]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7]。铺翠[8]冠儿,捻金雪柳[9],簇带争济楚[10]。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11]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熔金,状日光。杜牧《金陵》:“日落水浮金。”李德裕《重忆山居》六首之二《泰山石》:“沧海似熔金。”廖世美有《好事近》词:“落日水熔金。”未必为此句所本,亦可互参。

[2]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碧,青玉,名词;碧云之碧用作形容词。“璧”字意近之,不必青色。王安石《东阳道中》:“浮云堆白玉,落日泻黄金”,与此首联相似。

[3]《乐府杂录》:“笛者羌乐也,古有《落梅花》曲。”

[4]“几许”,多少,意重在少,言春意尚浅。参看前录欧阳修《蝶恋花》注[2]。

[5]这里“次第”,用法与下《声声慢》的“次第”稍有不同,言转眼恐有风雨(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今值元宵喜晴,岂可虚度,反跌下文“辞谢”“不出”意。

[6]“中州”,汴京。

[7]以元宵佳节为重。三五本指望日,见《礼记》。古诗“三五明月满”。这里指正月十五日。

[8]用翠鸟羽毛作妆饰,“铺翠”似即后来的贴翠、点翠。

[9]《宣和遗事》前集“元宵看灯”:“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少刻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雪柳以缯楮为之(见《岁时广记》卷十一)。捻金者,加以金饰。参看下卷辛弃疾《青玉案》注[6]。

[10]“簇带”,犹言插带,宋时俗语。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说茉莉花,“妇人簇带,多至七插。”“济楚”,齐整。今安徽语曰“俏楚”,盖声音之转。

[11]“见”,语助词。“怕见”,犹云怕得或懒得。(《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

声声慢[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4]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6]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7],怎生得黑[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9],怎一个愁字了得。